-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趣味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研究
作者简介:李万琛(1982.6-),女,汉,江苏扬州人,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式:中学语文教育
摘要:记叙文是中考作文重点考察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并不理想,存在记叙文写作无序化的问题。所以加强对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研究迫切且必要。本文结合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序列构建背景,重点从阅读和模仿范文、片段训练到篇章训练、教学评改三个方面,思考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序列化
引言:写作一直是困扰初中生学习的主要问题,教师应思考如何缓解学生畏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研究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是语文教学实践需要。从理论意义来说,在社会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记叙文写作序列化,可以加强新课标改革目标落实,为初中教师提供合理教学参考,补充和完善教学理论;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写作教学中较为复杂,既需要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选材和立意,进行谋篇布局,运用写作技法构思和润改文章。
一、构建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序列的背景
针对写作教学环节,在写作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积累和选取写作素材,结合给出的题目,启发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和理解题目,拓宽写作思路。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改。想要实现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在写前、写中和写后三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有序指导。具体如何指导,要从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问题入手,问题就是无话可写,没有写作素材。基于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前多积累素材,从生活中启发写作灵感。但是在初中部编版写作教材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根据新课标和教材内容开展写作教学,教材讲到什么内容,教师就指导什么内容,将零散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不同学段的写作专题中,没有从整体上形成完整的写作指导序列和方法而且教师每次在教授学生的写作技法过多,加上缺少序列化指导,学生面对的不同学科学习任务过重,吸收和消化写作技法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难以通过一次写作指导掌握教师教授的所有写作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师应对记叙文写作指导形成阶梯性、整体性的布局,按照学生写作基础和写作技法的难易程度,有侧重地进行序列化设置和安排。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整体总结和评价,不仅仅围绕当前写作任务,还要延伸对学生的写作指导。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阅读和借鉴范文,通过模仿为写作奠定基础
七年级是初中记叙文写作的开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记叙文写作技法即可。如掌握记叙文六要素,要求记叙文结构完整等。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从熟悉的人或事出发,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从人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抓住人的特点,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1]。但是有部分学生原本写作基础薄弱,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需要从模仿开始。通过模仿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体会语文写作课堂的原汁原味,感受写作并不困难,在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用教材中优秀记叙文篇章作为写作教学范本,教授写作方法。如七年级下册《邓稼先》,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七年级下册《老王》,学习通过外貌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学习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八年级上册《背影》,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通过阅读和模仿这些范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模仿文章的好词好句,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分析语句和文章概括能力,掌握谋篇布局和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为写好记叙文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一片段,开展模仿训练活动,让学生运用现有知识和掌握的词句进行仿写,从模仿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但是要注意提倡模仿写作训练,并不意味着鼓励学生抄袭或者简单地模仿写作,对于七年级刚开始学习记叙文写作技法的学生来说,在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写作能力的情况下,先仿写训练可以巩固基础,而对于高年级学生,仿写不仅仅是仿其形,更要取其神,达到形神兼具,从模仿逐步走向自主创造[2]。
(二)从片段过渡到篇章,循序渐进有序训练指导
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地指导。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结合学生的基础底蕴,先传授学生记叙文写作相关知识,再让学生从知识学习转化为应用技能,落实到具体实践训练中,因此,实现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指导,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有序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如何突出训练的“有序”,不能在教学开始阶段就进行全篇训练,对于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也会打击学生写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信心。在此之前,教师应先以片段训练为中心,作为基础训练,耗时短,可以作为意义完整且独立的训练单元,便于学生自主完成,掌握写作技法。然后以片段训练为台阶,并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在兴趣引领下,帮助学生从片段过渡到篇章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练习积极性。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写作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抓住写作人的主要特点,教师先从片段训练开始,结合其外貌、性格特点等,让学生写一段话介绍同桌、好朋友等身边熟悉的人。根据片段描写中的特征,引入具体事件,构思完整的写作大纲,基于大纲,完成整篇写作练习任务。
(三)制定多样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改序列化
语文教学评价因目的、时间、标准的不同,采用的评价方式也各有差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时间节奏、分析理解能力、各学段目标要求等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样化的评改方式,抓住关键,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进步点,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写作信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确写作问题,综合评价。在写作教学评改之前,教师应制定记叙文写作梯度性评价标准,按照不同学段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设定。比如,对于七年级学生,按照段落、全篇等训练内容设定差异性评价标准。段落评价:要求按照一定写作顺序或者围绕一个中心描写一件事、人物或景物。全篇评价:要求作文叙事条理清晰,能够完整地将一件事、一个人物描述清楚,并且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中人物的特点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同时采用小组评价、同桌互评等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评价中,既明确自身写作问题,还能在互动学习中体会写作乐趣。
结语:综合分析,基于趣味进行初中记叙文写作序列化教学指导,重在结合学生的基础,帮助学生缓解畏难情绪,重拾写作信心。所以,教师需要注重写作教学指导方法,从整体性指导立场,注重对教材的研究,根据学生写作基础和不同学段写作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已学的阅读篇章中积累素材,并按照梯度教学方法,从片段到整篇写作循序渐进地指导,最后在完成写作训练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认清写作问题。
参考文献:
[1]梁叶.初中记叙文写作构思指导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20.
[2]许静歌.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以读促写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