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配电线路的检修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为缓和电力系统检修需求扩张与检修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配电线路检修体系精细化、全面化不足的问题,保障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文章简要阐述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罗列可能发生的故障表现,指出单相接地故障、短路故障与断线故障是较为普遍的故障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各故障类型检修排查要点,从故障测量及定位、线路检查及维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配电线路;检修技术;电力系统
前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渐趋平缓,产业格局升级改造趋势愈发明朗,各行业领域均加快了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步伐,以大数据、PLC等为依托的高性能控制系统、机械设备层出不穷,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用电负担。据2020年底数据统计,我国总用电量已经达到7.51万亿千瓦时,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面临极大挑战,有必要从实践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可行的检修维护技术。
1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与表现
1.1接地故障
接地故障是配电线路中较为典型的故障种类,在10kV、35kV线路中均有可能发生,其出现诱因十分多样,比如线路开关绝缘老化,在负荷作用下出现击穿问题,或者线路单相断线,并在风力等因素作用下碰触接地部分等,这些故障发生之后,配电线路中很容易出现电压过大的状况,若响应、检修、排查不及时,就会给接入的电力设备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严重时直接造成设备损毁、相间短路等问题。接地故障的特征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电压波动明显。单相接地故障的发生会引起系列连锁反应,配电线路中电阻明显升高,或者出现电弧接地问题,故障相在该种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电压降低现象,相比之下其他相电压则会逐步升高,最终超过相电压。部分情况下故障相降压较为剧烈,最终甚至可以达到0V,相应地,其他相电压增长幅度也会提升,严重时还可能超过线电压,带来更加严重的安全隐患。
(2)故障相虚假电压。为起到保护、阻断作用,熔断件会在接地故障发生后直接熔断,但故障相二次回路、电压表等仍旧完好,会在串联通路中持续运作,进而出现故障相电压不为0的情况,检修环节把控不当,很容易出现误判、漏判等情况。
(3)铁磁谐振。为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保障电压质量和缓解线损问题,电力系统中通常会装配一定量的感性参数元件,其中装配有铁磁电感元件[1],接地故障发生之后,其中的元件会相应发生铁磁谐振状况,检修环节可以通过该种现象辅助判别。
1.2短路故障
短路故障在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极为常见,通常是由单相、多相载流导体异常接触引发,由于该种接触发生在无负荷状态下,因此很容易出现电阻抵抗力过低、电压瞬间升高的情况,为短路的发生埋下隐患。这种故障类型造成的危害可大可小,要尽可能提升风险识别、响应能力,防止短路问题的扩散。发生短路故障后,典型的表现共两种,其一是瞬时断开,线路瞬间失去供电、配电能力,并伴有闪路预兆,维持时间不长但容易造成设备损毁。其二是两相电流增大,仅存在于两相短路故障中,发生后两相电流急剧升高,而电压瞬时降低。
1.3断线故障
断线故障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的鲜明特征,致病诱因同样十分多样,比如短路故障检修不及时,造成线路内短时电压过高,直接烧断导线,或者车辆、器械等大型外力作用影响,导致导线从中断裂等,部分情况下配电线路投产运行时间过长,外部绝缘老化,也会在大风、雷雨等恶劣天气影响下,出现烧伤、断裂问题。断线故障的表现相当明显,可以通过人工巡视及早发现。
2配电线路检修技术要点剖析
2.1接地故障检修
依据故障表现、程度的不同,接地故障又可以分为两种,对于单相完全接地故障来说,可以通过三角形电压值检测来识别,计量表中显示的电压相对稳 定,且测定电压值为100V。定位环节找到电压为0相,观察其余两相是否与线电压相同,若判定符合则代表电压为0相发生了故障。检修环节要立足故障特点、位置等制定完善的检修方案,可行思路大致有以下三种:
(1)人工巡线技术。需要结合线路运行特点,对故障发生频率、风险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故障高发、易发区域,在明确发现的基础上,督促检修人员开展分段巡视,准确定位故障节点,比较适用于故障表现明显的场景中。如果发现某故障呈现间断性爆发特征,则需要重点观察分界开关动作情况,对分界开关下方区域进行深入排查。
(2)分段试拉技术。当接地故障隐蔽性较强、人工巡检难度较大时,还可以采用分段试拉技术辅助判断,操作时重点把控试拉顺序安排,通常先拉大分支线路开关,根据检测电压值判断是否存在接地故障问题,确定大致方向后,拉主干线分段开关,整体遵循由下游至上游的原则,在故障区域定位方面,该项技术优越性十分明显。
(3)整体绝缘遥测技术。分段试拉结束后,还可以搭配整体绝缘遥测手段,对配电线路进行精准化的故障定位操作,实践中使用绝缘电阻表等专业工具,对故障线路电阻值进行检测,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用5000V、2000V电阻表均可,即使在辐射面较小的接地故障中,该项技术也有较高的适用性。
2.2短路故障检修
短路故障检修时,要根据现场情况作出灵活判断,对于潜在风险较小、整体危害较轻微的情况,可以直接重启电源尝试接通,而其他状况下则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电阻测量作为短路故障中极为重要的衡量指标,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线路短路情况,检修环节可以借助万能表对线路进行数据采集、检测,注意以线路参数为基准,灵活调整万能表量程,做好表笔插孔的应用。部分情况下万能表测试、应用结果不理想,容易出现大小不明确的情况,此时可以先调大量程,在确定具体方向的基础上,逐步下调量程。要确保指针停留在0位上,避免在指针偏移状态下开展监测,同时,安全因素也是短路检修环节必不可少的关注对象,短路虽然会导致断电,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但并不代表线路中电压、电流为0,实践操作时还是要做好防护,按照规定佩戴好绝缘护具[2]。
2.3断线故障检修
对于断线故障来说,最好的维护方法就是“以防代修”,要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巡视力度,确保安全距离内没有树木、建筑等物体,观察绝缘子绑扎是否紧固,导线弧垂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等。对于分支熔断器、配电变压器等,要建立起完善的定期维检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检修更换工作。单相断线故障发生后,电源侧可能出现相电压升高情况,最高可能达到常规数值的1.5倍,观察零序电压时,会发现电压值明显增大,若故障发生在负荷侧,那么相电压降至正常电压的1/2,最低可以降到0,检修环节可以据此判别故障点位。对于多相断线故障来说,电源侧可能会出现电压上升情况,而非故障两相电压则明显降低,严重时可以降至0[3]。两相断线、三相断线故障的零序电压表现也稍有不同,故障定位和检修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判断。在判断基础上做好绝缘防护,并对故障处进行接线尝试,若仍未排除故障,则要考虑更换故障导线。
结论:综上所述,稳定性、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两个评估指标,人为破坏、自然外力等均有可能引发配电线路运行失稳现象,带来严重的接地、短路甚至是断线故障。实践中务必要给予充分重视,灵活运用万用表法、灯泡法、分段试拉法、人工巡线法等提升故障定位精准性、时效性,配合完善的状态、计划检修流程、人员管理条例等,最大限度增强对故障隐患的挖掘、响应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兵兵.探究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运行故障的检修[J].新型工业化,2021,11(07):112-113.
[2]刘强.浅析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检修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0,22(15):221.
[3]张晓东.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检修技术的应用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