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新商科”和人工智能化背景下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新商科”概念的提出,对于传统商科领域里的重要专业——会计专业来说,应该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适时作出一定的改变和调整。本文主要阐述基于目前人工智能化技术迅速发展,会计工作已经或者即将面临重大变革,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本文中针对人工智能会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新商科 人工智能 管理会计 课程改革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对会计的冲击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igence),英文简称AI,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心理学、神经学等多门学科。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如何模拟、拓展以及延伸人类智慧本身的一种手段,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加以实现。人工智能领域所涉及的研究十分广泛,囊括了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几大类。它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手段使机器智能化,从而使得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会计从产生发展至今,所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一开始的手工记账,到现在普遍的财务软件记账,再发展到财务机器人记账,人工智能会计概念应运而生。
(二)人工智能对会计的冲击
人工智能会计的出现对传统会计的冲击是巨大的,其影响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进行核算,基本的核算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生会计报表等,在传统的会计中都需要会计人员人工逐一去完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容易出现错误。而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机器人能够对原始票据进行识别并从中提取信息,根据识别的信息自动记账,并且自动生成财务报表。人工智能化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做到准确率较高,减少错误产生。据报导,2017年5月份起,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继推出了各自的财务机器人及其解决方案,震惊会计业界;2017年7月,我国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设计制造的会计机器人,在15分钟内就自动完成了一个月的凭证、账簿、报表和税等所有会计核算工作且准确率达100%。可见人工智能能够极大的提高传统会计工作的效率。
2、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
人工进行会计核算时,由于监管力度缺失,较容易产生会计造假的问题。而如果采用人工智能会计,人工智能通过流程设计能够避免这个问题,在一个合理设计的企业内控流程和财务信息流程中,会计造假问题将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3、减少会计工作岗位
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下,由于会计工作量大,需要有足够的人工来进行记账、登账、对账结账等各项基础性会计工作,特别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需要的财务人员数量较多。而在人工智能会计背景下,各项基础性会计工作都可以由财务机器人完成,所需要的财务人员数量会大幅减少。普华永道2017年公布的报告称,未来15年,美国近40%的工作岗位可能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德国将会有35%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而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岗位就包括低端的生产和会计等。中央财经大学祁怀锦教授甚至大胆预测,信息化、智能化、互联网、大数据整合后,财务工作手段会发生大调整,将可能导致85%的会计人员失业。
二、现阶段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情况
(一)相关课程得不到重视
由于我国各企业长久以来财务工作的重点都在算账和记账,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传统高校会计专业一直以来沿革的习惯是开设课程时偏重于财务会计方面的课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开设数量较少,学习的深度也较浅,出现了以财务会计为核心课程,管理会计为辅助课程的现象。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算账和记账的能力比较强,但是分析和决策等管理会计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二)课程内容偏重理论介绍
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管理会计类课程中,教师普遍更偏重于对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忽视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对计算能力比较看重,而对于预算、分析、决策和管理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不够。导致学生拿到企业的资料会做指标计算,但是不会做分析和决策等其他管理工作,而计算工作是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授课方法手段单一
由于管理会计类课程适合的案例相对难以寻找,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训机会的企业更加不好安排,所以管理会计类的课程授课时目前基本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型方式,上课时由基本上由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只是单纯的听取知识点。这样做学生首先不容易理解记忆知识点,其次知识点也不能被学生拿来进行实际企业的分析和运用,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一)适当调整课程体系设计
现阶段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会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所谓的“财务机器人”,即以自动化操作代替原来的手工操作。比如原来需要人工贴发票、填写报销单,现在随着各种报销软件的出现及电子发票的普及,这些工作逐渐被自动化取代了;原来每月手工采集数据编制的财务报表,现在机器可以直接生成导出;原来依赖事后人工审阅各项指标变化,判断有没有异常,现在机器可以随时做出预警。二是通过系统的帮助收集并分析更多数据,增加预测、决策等的信息来源,并提高准确度。但是这部分工作中机器起的作用目前仍然限于对底层信息的处理,将其转变为决策者更容易理解的有效信息,而不是代替人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所以这些工作仍然属于决策的前面基础工作,而不属于决策本身的工作。总之,目前来看,已经或者较容易被人工智能化所取代的财务工作包括基础数据的录入、数据整理汇总等工作,通常涉及到传统财务报告编制这一系列的基础岗位,也设计涉及到财务分析这一系列的基础岗位,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大部分是财务会计类的知识。但是更高级别的工作,比如以基础岗位的工作结果为依据进行预算、决策和分析管理的工作则暂时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大部分是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
基于以上的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时,应该适当提高管理会计类课程的比例,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尽量围绕人工智能取代较困难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可以单独开设《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决策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等方面的课程,或者可以在现有的管理会计类课程中,适当增加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讲授深度,提高学生的预算、决策、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争取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基础。
(二)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手段
首先,针对目前管理会计类的课程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在进行数据计算,较少涉及决策、控制等内容,建议可以在管理会计课程中多提及运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计算出来的数据进行企业未来事项的预算、决策等内容,增加一些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等内容。其次,可以在课程讲授时尽量采取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既锻炼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可以借助网络教程的手段学习更多的知识。今年来,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SPOC(小规模在线课程)、微课及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内容资源越来越丰富,学生参加网络课程,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扩大知识面,也不会浪费去参加集中面授路途中所需要的时间。此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学习,近距离的了解企业实际是怎样开展管理会计方面的工作。这样的话,学生以后出去工作就更有信心和底气。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办学思路来进行自己的专业建设,比如据报导,早在2009年,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就率先在全国开设了CIMA(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成建制方向班,2010年开始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项目办学,2011年开设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成建制方向班,旨在培养既能满足会计专业国际化需求,又能适应中国本土发展环境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该校会计学院在双语实验班的教学中,2016届CIMA&ACCA教改实验班取得了14门课程全科通过率34.7%的优异成绩。CIMA代表队斩获2015 CIMA商业精英挑战赛西南赛区冠军,17位同学获得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文凭。
(三)重视对教师的后续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面对人工智能化会计的新形势,如果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首要的因素就是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并不具备综合的管理会计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后续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选取一些人工智能暂时不能取代的财务工作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编程、信息通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心理学等学科,尽量使教师在深入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一些跨学科的信息。另外,学校应该重视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立一些具有教学、实验和应用功能的会计审计实验室,以及沙盘模拟实验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些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实训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随着“新商科”概念的提出以及人工智能发展越来越迅猛,会计行业逐渐呈现出记账、算账等财务会计岗位人工被财务机器人替代,而预算、决策和管理等管理会计相关的岗位目前还缺乏足够人才这样的趋势。目前高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时基本还沿用长久以来的课堂理论知识灌输的模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实践能力较弱,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面临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情况,所以对高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设计、改变教师授课手段,到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目的都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新形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莹莹.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 西部皮革,2020,42(13):127.
[2]刘秋红,刘毅. 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 航空财会,2020,2(02):32-36.
[3]宿晓,代益香.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环境下创新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商业会计,2019(03):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