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民主意识及民主实践

装备维修技术
2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重庆市渝北区 401120 3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 401520

[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民主意识及民主实践”(JYXH586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科研项目“外语类高校学生‘共同体’与‘自由’教育研究”(KY2020012)研究成果。]

[ 毕扬,女,重庆人,1980-,硕士,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 郑海峰,男,河南人,1980-,讲师,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学生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民主意识逐渐觉醒,对自身拥有的民主权利、公平自由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展现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民主意识的崛起和民主知识的储备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大学生渴望行使民主权利,但对民主权利的范畴划分不够清晰。高校民主教育需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大旗,加强对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民主实践活动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清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权利。本文通过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大学生民主实践的新形势、大学生参与民主实践的对策三方面论述,对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及民主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民主意识;民主实践;现状

引言:大学生已经成人,可以作为准公民逐渐参与到民主实践中。现阶段大学生的民主意识还停留在表层,比起自身以行动参与到民主实践中,大学生更愿意在语言和思想层面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大学生的民主权利知识储备相对较少,虽然具有参与民主实践的意识,但往往不知如何参与到实践中。高校民主教育需要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大旗,加强对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民主实践活动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意识,清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权利,并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民主实践能力。

一、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

(一)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积极方面

民主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部分,分为民主思想和民主心理两类。往往表现为对过去政治的反思和伴随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现实政治的要求。民主意识包括对民主的性质和功能的看法,对民主现象的评价和理解,对民主权利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当代大学生对民主认识的积极方面有,具有较强的民主需求,对民主的认知较为客观,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评价客观公正。大部分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民主观,认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权需要通过民主政策保障,认识到民主和法制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追求民主,表现出对民主的向往,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需要尊重人人平等的思想,认同家国一体的思想。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虽然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思想上的冲击,但当代大学生基本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具有民主和爱国情感。大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政治中去,对参与民主选举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学生认为参与政治是行使民主权力的重要机会,并且需要重视手中的民主权利。

大学生的民主意识趋于理性。以往大学生对民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往往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出现盲从政治决策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在涉及民主相关问题时展现出超乎年龄的理性。即便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受到许多外来思想的冲击,依然具有“去政治化”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对西方政治和思想看法趋于理性,大多数大学生不认为西方民主可以作为世界上民主政治的榜样,将西方民主和中国民主放置在同一高度进行比较。部分学生不认同西方的民主政治,但认为也可以从西方民主体制中采取一些借鉴,并未全部否定西方式民主。可见大学生清楚照抄西方民主政治是不可行的,中国的民主政策建设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看待西方民主政治。这些均是大学生理性看待民主的具体体现。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持肯定态度。大学生认为我国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虽然处于攻坚期,但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方向,一定能够提升我国民主制度的水平。当代大学生对国情的认知更加清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消极方面

虽然大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基本客观公正,并且对中国民主政策充满信心。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部分大学生对民主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甚至出现认知偏差。大学生民主意识的消极方面,包括大学生在民主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热情不足,民主实践活动参与的数量也不够。

大学生对民主意识概念模糊。许多大学生认为民主思想等同于民主意识,认为民主等于民本或民本中含有民主思想。然而民主和民本具有本质特征的差别。民本关注“人”对政治的治理情况,忽视了法律条文对社会道德的约束能力。在森严的社会背景下,“人治”的弊端便展现出来了:人人平等的思想被否定,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冲突严重。

大学生的民主认知模糊但具有行使民主权利的期待,这使得他们容易出现从众现象。随着思想解放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大学生对自身民主权利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大学生重视自身具有的民主权利,对人人平等的渴望程度不断深化。然而他们对民主知识掌握程度还不够深化,并未系统地学习如何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他们对民主的认知程度浅显,对民主的“自由”程度具有主观的揣测,民主意识往往是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不知如何践行自身的民主权利,无法真正维护自身的民主权利。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较低,缺少实践活动,对政治的关注程度不足,政治责任心较弱。对政治的责任心较弱是学生参与的民主实践活动较少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不清晰自身可以在民主政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无法及时有效地参与民主实践活动,这使得他们与民主政治的距离渐行渐远,逐渐丧失政治责任心形成良性循环。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逐渐过渡到大众化,大学生的优越感逐渐被淡化。他们需要面对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对政治的热情便降低了。对民主政治的不了解,也使得他们在发表政治言论时有所顾忌。这种心态反映了大学生对社会的信任程度较低,必然会阻碍他们实行民主权利。

二、大学生民主实践的新形势

(一)大学生对平等的诉求更急迫

随着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上形成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意识,大学生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强化了人人平等观念。他们承认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准则,但同时也认为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必须提升,对平等竞争的诉求更加强烈。在民主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再要求结果平等,而是对机会的平等、过程的平等有更高的诉求。他们对自身权利积极维护,并且对平等观念中的机会平等最为看重。他们反感涉及评奖、选举等投票行为出现虚假信息的情况,当信息出现不对称或虚假时,往往会选择借助媒体影响舆论维护自身权利[1]。大学生的民主实践活动需要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为他们创设公平民主的实践情境。

(二)大学生的民主观念更直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参与民主实践提供了更多渠道,民主实践的方式逐渐趋于智能化,在线上实践的过程中参与热情和参与度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民主参与方式对代议制民主提出了挑战,代议制是我国特有的根据我国选举制度决定的。将代议制与大学生参与民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由于当代大学生具有民主参与意识,但缺少民主思想观念,他们在践行民主权利时容易出现认知偏颇。线上的民主实践活动容易出现不可控因素较多,故各类民主实践活动形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均需要被开展者了解。为了端正大学生的民主观念,需要结合互联网将民主权利范畴、民主活动参与方式发布到网络上,保证他们有据可依。

(三)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更多元

全球化步伐逐渐影响到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们参与民主事务的范围已经不再被限制于校园内的选举、评奖等活动,更多的面向大众。大学生逐渐走出校园,将参与民主实践的活动范畴扩展到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论等。他们对自身的地位认知更加明确,清楚自身是作为准公民的身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同时他们更加关注全球热点问题,对中西方民主的差异和民主政策下的民情更加了解,对民主的认知更加深刻[2]。

(四)大学生对自身认知更清晰

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对自身的本体地位逐渐清晰,这有利于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民主实践活动中去。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对大学阶段的学习逐渐由获取知识为目的转换为投资自身为目的。他们渴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投资获得的回报,与教师的沟通更自然。他们对学校的发展状况也更加关注,将自身定位为学校中的一部分。对学校的事物和发展情况关系,愿意主动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他们对社区中的民主实践也更明确,在社区的民主实践平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强化本体意识。他们重视自身的权利,并主动参与到民主权利践行的活动中去,对民主选举或民主活动的监督更加重视。

三、大学生参与民主实践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年龄成熟迈入意识形态成熟的重要阶段,社会上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对民主的认知会影响大学生的民主实践。大学生可以通过民主实践增强民主意识,在民主实践中产生民主认知,对民主实践产生更全面的认识。学校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实践活动参与类型,为他们制定形式多样的民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参与民主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民主认知并学会运用自身具有的民主权利。他们对民主的认知不可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和语言上,学校组要组织他们开展民主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并激发其政治参与的责任心。学校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民主观念,强化集体主义教育和民主教育,保障他们正确的践行民主实践,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

(一)建立民主管理机制,保证大学生参与民主实践的常态化

民主管理制度是防止具有民主权利的人员滥用权力而建设的保障制度。为了保障大学生可以持续地参与到民主实践中,大学生的民主权利需要在民主管理机制的限定下行使。民主权利不可被滥用,大学生需要在理性条例的限制下,内化自身的实践活动,维护民主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但凡权利均需要制度的限制,保证权利不被滥用。在制度制定上,开展民主实践活动的主体可以参考多位学生的意见,保证制度的公平性。

(二)健全信息公开制度,保证大学生对民主实践的信息掌握

信息技术的普及方便了开展民主实践活动的主体将民主实践过程和信息公开。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可以获取民主实践活动的信息,这使得他们的知情权得到了维护。大学生在了解民主实践活动过程后,发表关于活动的建议有利于促进活动组织者和大学生加强信息交互功能,还方便下次民主实践活动的开展,使下次活动的民主水平获得提升。

(三)协调部门之间关系,保证大学生提出民主诉求的途径

在民主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活动的管理者往往需要多人共同担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拥有更多的途径论述自身的民主认知,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也更加强烈。这要求民主实践活动的管理者需要更关注大学生的诉求,多个管理者和部门之间合作整理他们的诉求和意见,落实以人为本的活动开展理念。在信息收集完成后,组织部门之间需要将整理好的意见汇总,思考实践活动中的不足,确保下次实践活动具有更民主的开展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在民主实践过程中可以逐渐完善和强化民主意识。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其优势和劣势,参与的民主实践活动还需要增多。学校需要帮助大学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树立“主人翁”意识,将民主思想刻入其脑海中。学校需要为大学生科普民主知识,保证他们在参与民主实践活动时正确的行使民主权利。在实践开始前活动开展的组织者需要构建权力行使条例,保证大学生在相对公平、规范的环境下行使民主权利。校园需要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信息公开到网络平台上,鼓励大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民主性进行评价,以此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

注释:

[1]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39-44.

[2]周光礼,吕催芳.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8):68-78.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9/1103/c64094-31434694.html,2021-7-5.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

[4]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N].光明日报,2021-10-15(01).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7]周光礼,吕催芳.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8):

[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民主意识及民主实践”(JYXH586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科研项目“外语类高校学生‘共同体’与‘自由’教育研究”(KY2020012)研究成果。]

毕扬[ 毕扬,女,重庆人,1980-,硕士,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郑海峰[ 郑海峰,男,河南人,1980-,讲师,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学生处,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