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案例
摘要:我国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衍生出了很多优秀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促进祖国建设、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传统文化中包括多样化内容,如传统习俗、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等,其中“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包括雨水、清明、谷雨、小满等,每个季节都有一些独特的节气,在这些节气日子中人们养成了一些风俗习惯,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要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设计和实施主题式德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三观,塑造健全人格。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教育;活动案例
引言: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将会成为幼儿教师,为了保证其未来发展质量,为其今后成长提供保障,在主题式德育活动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其以专业知识和良好素养作为支持,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保障。
一、活动案例背景及对象
活动案例背景:本次“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选择的节气是清明节,清明寓意天气晴朗、草木繁盛,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每到清明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祭奠先人先辈,表达对先辈们的缅怀、尊敬和感恩。
活动案例对象: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学生
二、活动案例目的
通过此次“二十四节气”主题式活动案例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促进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同步发展,在指导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前提下,通过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为其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保障。清明节主题德育活动通过祭奠先人、先烈、先贤等引导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开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懂得爱国、爱家、爱自己,以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将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顽强精神延续下去。引导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意识,逐步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情感,并将正确意识体现在具体行为中。
三、案例实施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
1、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搜集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学生需要将文字、图片、视频等有机整合,从理论方面了解清明节内涵。
2、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认真完成活动前任务,需要搜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清明节由来
(2)清明节文化内涵
(3)清明节传说
(4)清明节习俗
3、在主题德育活动中教师将学生科学分组,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将资料归纳整合.
4、学生需要以角色扮演方式开展主题式德育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及“幼儿”,从不同视角出发开展此次活动。扮演“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学生需要以“幼师”口吻、态度和行为向“幼儿”介绍清明节;扮演“幼儿”的学生需要针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了解清明节。
5、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顺势引出本次德育活动案例主题。
【案例分析】通过提前布置任务的形式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整合资源,为此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奠定基础。在活动中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正式进入此次德育活动,初步感受“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性,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今后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提供保障。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引出活动课题也可增添“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二)缅怀中华先辈英雄
1、教师在活动中给学生讲解与清明节相关的故事,播放视频案例等,吸引学生兴趣和关注,要求学生以提前准备好的方式表演节目。
2、学生通过诗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呈现清明先贤英烈的故事,朗诵清明诗词。
3、学生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和其他学生及时给予评价,将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内容充分整合。
4、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闪闪的红星》,学生在观看后阐述感受和体会。
【案例分析】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营造主题德育活动的良好氛围,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诗朗诵、讲故事等形式深入走进“清明”这一节气,鼓励学生在自主表演中了解其清明节文化内涵与历史故事等,再通过及时全面的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后通过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行拓展延伸,为接下来实践性主题德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走进清明节
1、此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的德育活动,需要一系列的形式来完成,上述活动内容是理论基础,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接下来教师要明确主题式德育活动实践内容,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从校园走向社会,教师需在学校的支持下提前确定好时间,带领学生开展“踏青清明节”主题德育活动。
2、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户外踏青,在过程中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在自然中发现美和享受美。
3、在踏青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与感受,在活动结束后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清楚阐述此次踏青过程和感受。
4、教师认真观看和批阅学生的报告,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深化学生对清明节的理解和认知。
【案例分析】通过“踏青清明节”主题式德育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支撑下深入走进“清明”这一节气和节日,了解其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在踏青中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促使其懂得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懂得感恩与尊重先辈英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将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传承与弘扬下去。
(四)祭奠先烈
1、在活动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扫墓要选择清明节?
2、学生根据已有认知经验进行思考,结合搜索的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3、在清明节当天带领学生来到本地烈士陵园,以“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优良传统”为主题开展德育活动
4、活动开始之后先由教师宣读誓词,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5、学生代表上前献花,表达对烈士英雄们的尊重与感谢。
6、学生分组完成扫墓活动,将烈士陵园角角落落都打扫干净。
7、扫墓结束后集体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再次表达对革命先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8、活动结束后学生需撰写心得体会,在小组内汇报展示、交流分享。
【案例分析】通过祭奠先烈活动深入带领学生走进“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将学生带到烈士陵园,给学生营造有助于激发内心真实情感的环境,促使学生深入感受先烈英雄无私奉献、无谓牺牲的精神,树立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意识。在扫墓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清明节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认知与理解,最后通过唱响国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团结意识,充分发挥此次主题式德育活动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在活动结束之后要求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此次活动实施效果,真正在学生内心留下深刻印象。
(五)课外实践
此次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案例设计,教师选择了“清明”作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在完成上述活动之后还要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任务,将主题式德育活动延伸到课外,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两个活动任务:
1、听老军人将革命故事
每个城市和区域都会遗留一些历史文化和英雄人物,这些历史文化和英雄人物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自然和人为的有机整合。本次主题式德育活动要求学生要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本地老军人或英雄后代,以线上或线下等形式聆听老军人讲述革命故事,从当事人口中了解更为真实的祖国发展历史,感受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也可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在老军人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提问,以写字或录音的形式将其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在回到学校之后在课堂上交流分享。
2、网上祭英烈活动
21世纪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各行各业中互联网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为了进一步保障此次“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实施效果,促使活动案例能够顺利完成,在设计具体方案和活动计划时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通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学生需要通过中国文明网、央视网、中国校外教育网、未来网等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在线上完成祭奠活动,发表祭奠感言和心声,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先烈的感恩与敬仰。在参与活动之后要将发表内容截图,将其上传到班级群内,方便教师和其他同学阅读和思考。
【案例分析】课外实践活动可丰富“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德育活动形式,增强学生活动体验,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以不同方式表达对先烈英雄的敬仰、崇拜与感恩。在活动之后学生需要将成果汇报分享,通过不同视角体会英雄先烈精神品质,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参与主题式德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活动案例要求
(一)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以“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载体,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案,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当天,以语言讨论和实践活动结合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把握好革命传统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学校领导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各专业辅导员要在学校领导下做好本职工作,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特点和行业需求制定活动方案,力求打造特色活动,在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逐步渗透爱国理念和集体意识,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与弘扬革命先辈优秀精神品质,承担社会责任,明确自身未来使命和职责,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奠定基础。
(二)在主题式德育活动正式开始之前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保证宣传力度。如在线上可通过校园网站、校园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让学生提前知晓此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和重点等;在线下教师要提前与学生沟通,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与清明节相关的文献资源,保证此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案例,让学生从本次“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中汲取经验、学习方法,将其整理成自己的工作模式,为其将来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开展德育活动提供参考。
(三)在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要将德育教育与“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明确活动主题,保证活动各环节之间衔接的科学性与连贯性,将德育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发挥合力作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提升其职业素养。
(四)在活动中要认真总结,及时上报,发展活动中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思考解决方式和应对策略。在“二十四节气”主题式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发挥此次主题式德育活动育人价值。
五、活动案例总结
此次以“二十四节气之清明”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案例设计,从总体上来说效果比较理想,在各个活动环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较为高涨,将德育教育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有助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其美好品质,强化其社会责任感,为其今后进入学前教育领域,成为一名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美好精神品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保驾护航。此次活动案例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与课外有机整合,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清明节气的理解和认知,更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英烈先辈的顽强意志和美好品质,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今后的主题式德育活动中要从此次案例设计中汲取成功经验,还要结合具体活动内容和目的展开分析,制定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保持学生参与积极性。
[1]杨建达. 德育视角下“二十四节气”课程的整合与实施[J]. 现代教育,2020,(12):14-16.
[2]熊威. 二十四节气德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A]. 四川教育电视台、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2020对话川渝·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四川教育电视台、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0:130-132.
[3]吴艺. 浅谈二十四节气课程中的德育功能[J]. 读写算,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