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数量逐步增多,为更好地贯彻持续性发展理念,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开始向绿色化方向进行改革,希望通过对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有效控制,减少工程建设对于整体环境的不良影响,以便最大限度地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环保性,促进生态和工程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水利水电工程
引言
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已成为相关地区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与引导下,各地区已经初步建立了防洪、灌溉及减灾体系,充分满足了地区发展的要求。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水利水电建设会改变地区生态环境,导致地表径流改变,进而产生一系列生态变化。因此,为了实现水利水电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需要寻找相关管理对策,这也是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1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随着近几年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增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水质受到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逐渐突出。生态环境是自然界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社会经济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如果这种破坏太严重,还将可能对人们的健康生存构成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对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各行业都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水利水电工程密不可分,这也导致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将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某种程度的破坏,可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意义重大。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工程建设对气候、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影响当地气候,由于水库大量蓄水,水库周边环境水汽大量聚集,湿度陡增,低温效应可能会导致水库周围降雨量明显高于外部。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可能会改变水的流向,极大地影响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会影响当地水质,水道改变以及水库周围水流速度发生变化引起水体溶氧量减少,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第二,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河流被拦截、改道,水库大量蓄水,导致周围地层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发生变化,土壤肥力大幅降低。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爆破以及挖填等手段使地层变得更加松软,大幅提升了区域性地震发生概率。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石灰、水泥等材料会污染周围土壤环境,降低土壤环境质量,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第三,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及陆地生物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严重影响河流中鱼类的繁衍生息,很多鱼类甚至因此濒临灭绝;许多藻类植物受水质富营养化影响,生长后期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最后导致死亡。对陆地生物来说,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挖填、爆破等作业极有可能破坏其生存环境,同时水位变化也会影响陆地上的植被以及动物。第四,工程建设对周围居民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与粉尘污染,对当地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施工范围较大,周围道路可能会被阻断,因此会影响周围居民出行。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会占据大量土地,当地居民需进行移民搬迁,移民后的人口重新安置也可能会产生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2.2施工过程中的影响
施工期间工程设备项目数量多,需要的技术工人多,施工过程强度越高,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越严重。由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大部分建设在道路不便的偏僻山谷或者是农村低山地区,距离材料购买厂较远,增加建筑材料成本费用。石方施工爆破隧道开挖、隧洞施工爆破隧道开挖、进水口、调压井、斜洞、缆车、塔吊及水上水下和高空维护操作等,施工影响大,安全维护管理工作更为烦琐。因此,施工过程中产生影响较大。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3.1注重生态环境评估
因为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如果受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恢复,甚至会出现无法恢复如初的状况,所以需要做好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工程建设的利弊做出详细分析,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具备实施必要性,并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将防护措施以及保护理念融入其中。需要通过对生态环境价值进行核算的方式,对其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作出分析,做好环境折损关系以及生态效益的梳理,通过制定各种方案的方式,从多角度入手,对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实施价值进行考量,对工程所造成的影响做出精准预测,从而为后续的相关管控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3.2完善工程管理,避免出现破坏行为
因为特殊的施工环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难度大,工程周期不稳定,而为了充分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管理,积极落实“谁污染、谁破坏、谁治理、谁补偿”的原则,确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人。同时,在施工中管理人员也需要对施工行为进行监督,在发现存在破坏环境等问题后立即停止施工,并对生态环境进行补救。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引进技术成熟的施工工艺,方便监理以及技术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在施工前应咨询专家学者,对于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动植物进行保护,必要时可通过隔离等方法尽量降低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和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虽然是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活发展的一种重要基础性设施,建立一套健全的生态环境防治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必要的,这样不但可以充分激发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提升中国的生态环境防治与保护的质量。例如,当地的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其施工过程中的惩戒、奖励力度,对一些违背了施工原则、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施工活动行为给予处罚。同时,在组织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环评工作中,针对其实际影响、潜在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完善环评内容与标准,体现环评的重要性。
3.4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利水电工程取用水时,首先需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不同季节应采取不同的用水措施。生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时,要结合设计理论和实际环境,确保设计出的水利水电工程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同时,根据实际环境制定保护措施。总而言之,生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以自然环境建设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结语
虽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会对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等产生积极影响,但其在生态资源干扰方面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为更好地展开工程项目建设,保证工程使用与运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力度,需要按照影响情况制定出可行性较高的防控方案,确保可以通过科学制定移民政策以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各项操作,达到对工程项目不良影响进行有效控制的目标,保证工程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稳定性产生负面作用,实现对工程良性化发展的有效推动。
参考文献
[1]侯国文.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研究,2018(11):125-126.
[2]马洪海.试论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8):82.
[3]武丽娜.发展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11.
[4]延玮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7):218-219,222.
[5]田刚.农田水利建设对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7):226-227.
9880117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