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一起视线电力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010200

摘要:今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满足更高领域的系统控制和管理要求,电力自动化系统逐渐成为一种应用频率较高的系统。其中,远程控制相关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满足了设备远程监控的工作需求,为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趋势下实现变电站自动化应用目标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远动技术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其技术应用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远程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前言

电力系统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渐向自动化转变。要全面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目标,必须科学合理地应用现代遥控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电力系统包括三个关键环节:输电、生产、变配电。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发生严重故障,造成不可逆转的经济损失。为避免此类严重现象的发生,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远程控制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远动技术简介

为实现远程控制的相关功能,合理应用调度、控制、执行终端等主要结构,并结合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适用环境条件制定应用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要收集符合调度要求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系统的正常运行状态等,以及相应生成的反馈命令,以确定设备内的状态,详细分析调整命令的信息和调整任务的特定参数。同样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将信息快速传递到变电站的实施终端、调度客户、最终的设备调整接口,也需要涉及实现信息传输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的远动技术。支持远程控制技术的设备控制模块主要包括监控模块和集中控制模块,在实现数据监控的同时保证故障解决的及时性。遥控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遥控、遥信、遥调和遥测,各功能可单独实现或组合实现,以保证系统集成的效果。遥测是借助相应的通信技术实现被测变量测量值的远程传输,使操作者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实时测量该区域内的被测变量。此外,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和通讯技术的辅助应用实现远程信号设备状态信息监测功能,实现设备的测试和正常工作状态。

2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通过电力系统的集中式电控设备和多功能设备实现了自动化的发展。电力系统是一个分布广泛的复杂操作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电网馈电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站系统。这三个领域依赖计算机作为执行域控制和操作的主要基础。最重要的是,网络调度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网调度根据实际需要分为不同的调度等级,每一层的自动调度都是基于主调度控制中心,离不开计算机,尤其是计算机的技术支持。控制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它还有工作站、服务器和打印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调度自动化可以更好地监控电网运行,科学评估电力系统状态,预测电网负荷,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二是配电网系统主要用于配电网转换,覆盖范围广,传输速度快,可大大提高配电效率,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化系统,可提高电能的传输速度,而不受能量分配、转换或传输过程的影响。

3远动技术的基本原理

远动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力系统遥控、遥测和通信。遥测是一种远程通信测量技术,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并解决问题。远程控制是指远程传输命令,借助通信技术,控制室可以远程控制远程设备,随时调整远程设备的具体运行状况。配电指挥中心只有在检测到变电站、发电厂的发电设备异常后才能下达指令。例如发电机硬制动、断路器合闸、无功补偿合闸等,主要可以提供远程设备,通过通信技术实现自动切换目标。另外,自动上下料是电子制造业最重要的部分,对控制器的要求是灵活、专业,能满足不同工作场所的需求。

4远动技术的优势和重要性

通过利用远程控制技术的各项技术功能,实现电力系统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采集,电力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检测电力系统缺陷和潜在风险,掌握运行状态,及时监控每台电力设备,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潜在威胁。此外,电力系统中转中心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设备发送信息指令,只需通过电控终端即可。例如,如果某条线路的电力设备发生故障,调度中心会直接通过电控终端发出断开指令,及时断开故障点,保证其他电力线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它具有巨大的优势,如无功补偿器断开、发电机停机、断路器分合闸等,依靠和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远程设备系统的自动切换。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某些环节特别复杂,涉及变电站、输电、发电和配电等多个环节,只有电力系统中的所有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个电力系统才能安全稳定地运行。正常情况下,为充分保障各类电气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电力企业将远程控制技术应用于动态监控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等关键电气系统环节,有效地减少了系统中发生的故障。只有相关科研人员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充分了解电力市场环境,客观认识自身综合专业素质的优劣,才能科学应用电力系统远程控制技术,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

5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5.1信息收集

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应注意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放置。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采集和组织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模数转换遥控技术和变送器遥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在采集和整理数据时,首先使用设备从电力系统外部采集和整理数据,然后将采集到的外部数据“发送”到电力系统内部的接口。具体来说,将发射器放置在所需的“猎物”附近,发射器收集的电能在“猎物”运行时等待运行。一般情况下,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一些电力设备功率大,甚至电压高,所以电力系统自动化在处理这些信号时,往往采用TTL电平信号,电压多为1-5V。当发射机采集的数据与遥控技术对峙时,可以科学、准确地应用A/D转换技术。这个复杂的过程首先将大功率和高电压转换成TTL电平信号,然后利用A/D转换技术将之前转换的信号转换成数字化信号,获取电压和电流信号。最重要的是,它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组织和编码,通过一组复杂的“过程”将其传送到接口,并对其进行过滤以获得有用的信息。

5.2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当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有效应用时,远动技术在通信传输方面通常分为调制和解调。一般来说,在电力系统中,自动化系统可以自己建立一个专门用于电力系统通信的网络,是利用通信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卫星、载波、光缆等通信方式,以及电力系统中涉及的自动化系统等,都可以用通信方式来实现。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在使用远程控制技术时,通常采用光纤通信和电力线载波作为信号传输的主要方式。采用遥控技术传输信号时,一般采用信号发射器编写待传输数据信息的代码,以高频谐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

5.3信道编解码技术的应用

信道编码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远程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网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信道编码技术主要包括信道编解码、信息传输协议设置等相关内容,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并有力地支持电力系统的运行。除了这些内容,遥控设备的信息采集还涉及信道编码技术,信息采集最好通过通信信道传输来进行。由于信道编解码技术在遥控系统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技术的应用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电力自动化系统应用信道编解码技术时,工作人员应注意线性分组码的定义,在信道编码传输过程中根据具体要求执行相关工作。在应用信道编解码技术时,工作人员应遵循设置循环码的编解码原则。信道编解码技术的应用对工作人员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工作人员会注意余数是否为0,如果余数为0,则可以判断接收到的码字是发送的字码,从而判断遥控技术的应用等级。此外,信道编解码技术的应用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需要加强研究和具体情况分析,认识到应用解码技术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

6远动技术发展趋势

6.1技术创新与应用

时代在进步和发展,电力供应需要更加充足,其中,电力短缺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未来关注技术创新和应用等研究方向将使系统与时俱进,通过远程控制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最终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都给现代科研人员和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科学研究,以满足现代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

6.2部署高级操作系统

远动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商业价值,可以使电力公司更好地发展,提高市场优势,满足电力供应需求。其中,系统开发平台还必须实现自动化设计,保证设计合理性。因此,未来自动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设计等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使电气自动化系统不断升级换代转变。

6.3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远程控制技术需要人工来完成整体操作,工程师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尤其是电力系统和电力设备的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也需要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针对理论强、实践弱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引进先进设备和系统操作方法,提高个人能力,实现系统设备硬实力和人员软实力的同步提升。

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电力的使用越来越多,所以目前的电力系统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采用远动技术后,可以科学有效地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提高工作质量。综上所述,对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专业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远动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逐步分析了远动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远动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通过信道编码技术、数据采集技术的实际应用,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陈天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远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财富,2020,(5):56.

[2]刘徽,王赟.电力自动化系统中远动控制原理及技术应用[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0(06):38-39.

[3]宋建楼,陈鹏,刘晨辉.电力系统自动化过程中远动控制技术的使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20(3):38-39.

[4]樊慧贞.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07):158-159.

[5]刘中建,周明,李昭辉,武昭原,李庚银.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控制技术与惯量需求评估综述[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1,41(12):1-11+53.

[6]袁小明,张美清,迟永宁,鞠平. 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动态问题的基本挑战和技术路线[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2,42(05):1904-1917.

[7]刘子俊,简学之,时伯年,张惠仙.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设备运维仿真[J]. 南方电网技术,2019,13(11):69-75.

[8]李标俊,向权舟,谢保鸡,宋海彬,邓柱锋,葛菁. 基于嵌入式Linux的电力巡检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20,(10):149-1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