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有顶棚商业步行街消防设计浅析

一起视线电力
重庆诺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400000

摘要:有顶棚商业步行街公共空间作为亚安全区,通过规定开窗通风条件、隔墙防火等级、防火间距、步行街长度、商户最大面积等诸多限制来强化消防设计。但在设计的设计运营过程中特别是涉及到各类餐饮铺,主力店等主要商业街赢利点时,如何合理的消防设计的同时又符合商业运营逻辑,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有顶棚商业步行街、消防设计、疏散设计、商业设计

引言:室内商业步行街是商业综合体项目经常采用的形式。

作为串联多功能、多业态的纽带,对形成业态丰富、空间多元的购物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融创茂商业街为代表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就是通过商业主力店、次主力店、室内步行街等组合而成,形成了大规模、大体量、复杂交通流线为主要特征的商业综合体。

室内步行街在满足楼板开口比例、自然排烟口面积等要求下,在权威部门消防专家的意见看来可被界定为半室外空间,其安全性高于疏散走道、楼梯前室甚至避难走道。

伴随着室内步行街形式在商业综合体中应用日益广泛,针对步行街消防设计的规范、规定也于近年来陆续出台,包括: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公安部关于加强超大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公消〔2016〕113号,下称公安部113号文)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试行)》应急消【2019】314号,下称应急314号文

上述三者对室内步行街设计均在一定程度作出了新的更加严格的规定,也为步行街消防设计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主要就上述规范及发文中的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并提出设计应对措施,以求对此类型商业综合体的消防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防火规范要求:

1.1防火隔离及通风要求:

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两侧建筑相对面的最近距离均不应小于本规范对相应高度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且不应小于9m。步行街的端部在各层均不宜封闭,确需封闭时,应在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的门窗。开启比例不小于50%。

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与商业建筑内的中庭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旦去除连接商业街两边建筑的顶棚后,这些建筑是各自独立的;而中庭则不能。因此,为满足这样一个要求,规范要求步行街的端部各层要尽量不封闭;如需要封闭,则每层均要设置开口或窗口与外界直接连通,不能设置商铺或采用其他方式封闭。

设计应对措施:要使在端部外墙上开设的门窗洞口的开口面积不小于这一楼层外墙面积的一半,确保其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1.2商铺面积控制要求:每间商铺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300m2。

规范要求有顶棚步行街除主力店之外的小商铺,单铺面积不宜大于300㎡。重庆地方上一般按照从严控制,单铺面积不应大于300㎡,大于300㎡的商铺需按照单独的主力店,按照独立防火分区来控制。

设计应对措施1:当单铺面积超出300㎡面积不大,50㎡以内时。将超出的面积布置成工具间,仓库等功能空间,通过独立的走道与商铺连接。

设计应对措施2:当超出的面积过大时,按照次主力店考虑,按照独立防火分区设计。

一层调整为独立防火分区可行性较高。二三层需在设计之初预留改造独立防火分区条件,可在商业街四角设计为相对独立的体块,并在设计疏散楼梯时预留合铺改造为独立防火分区的条件。

步行街的长度不宜大于300m。

要求步行街的长度尽量控制在 300m 以内,主要为防止火灾一旦失控导致过火面积过大;另外,灭火救援时,消防人员必须进入建筑内,但火灾中的烟气大、能见度低,敷设水带距离长也不利于有效供水和消防人员安全进出,故控制这一长度有利于火灾扑救和保证救援人员安全。

设计应对措施:当单体建筑长多超过300M时则应该在商业街中段在设置一个“端部”,作为外墙,同时开窗形式和面积要求均按照开启比例不小于50%来设计。

1.3中庭开洞面积需求:开洞不于商业街地面面积的37%,通风面积不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在上部各层需设置回廊和连接天桥时,应保证步行街上部各层的开口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37%,且开口宜均匀布置;顶棚应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宜采用常开式的排烟口,且自然排烟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积的25%。

为确保室内步行街可以作为安全疏散区,该区域内的排烟十分重要。这首先要确保步行街各层楼板上的开口要尽量大,除设置必要的廊道和步行街两侧的连接天桥外,不应设置其他设施或楼板。

设计应对措施:顶部设消防联动天窗,满足室内步行街空调能耗要求的同时又满足排烟要求,同时设计时应严格计算开启有效面积,并作出一定的预留,防止后期安装过程中部分窗扇无法开启。

二:113号文要求:

2.1主力店开口不大于九米要求:步行街两侧的主力店应采用防火墙与步行街之间进行分隔,连通步行街的开口部位宽度不应大于9米;

设计应对措施:由于主力店要求开向步行街开口不能大于九米,而大部分主力店展面较宽,甚至达到四垮甚至五垮。如果全部采用实体墙面来分割,一方面影响空间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商户的展示。

采用防火卷帘+橱窗的模式,保证满足防火安全要求的同时,保证主力店的展示面。

2.2主力店应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不允许借用连通步行街的开口要求。

设计应对措施:

步行街两侧的主力店应采用防火墙与步行街之间进行分隔,这是对过去步行街与主力店借用疏散宽度、疏散距离的做法完全颠覆,对消防疏散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步行街与主力店不能共用楼梯,决定了在进行业态布局的时候,主力店宜集中靠一端布置,特别是靠四角布置,且最好上下交通核联通、共用,避免疏散楼梯的浪费。

当涉及到儿童业态等需求完全独立疏散的主力店时,特别需要在研发策划阶段定准位置,后期增加楼梯困难重重。

2.3步行街首层与地下层之间不应设置中庭、自动扶梯等上下连通的开口。此要求对于超市入口的设置限定较大。

设计应对措施1:将超市入口结合商业主入口独立设置,采用防火墙与商业中庭分隔开。

设计应对措施2:商业主入口附近设置下沉广场作为地下超市入口。特别是重庆地区,可以有效的利用高差组织吊层,或半下沉广场。也可以利用下沉广场组织扶梯或自动坡道,可以有效减少坡道占用面积和商业展面的问题。

三、314号文要求:

3.1多径点位控制:

除休息座椅外,有顶棚的步行街上、中庭内、自动扶梯下方严禁设置店铺、摊位、游乐设施,严禁堆放可燃物;影响:商场内多径点位均属违规。

设计应对措施1:在初始设计图纸中尽量表达出“商业外摆经营区”,原则上来说,通过各类消防审查的图纸是合规的,那么后期的运营就合规。

设计应对措施2:多径点位的目的在于提升商业的投资回报率。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提升整体商业的得铺率。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的提升得铺率。比如楼梯及前室的面积精简策略:5.1M以上层高商业可以考虑采用四跑楼梯,更节约面积,楼梯占地更小更方便布置;货梯没必要成对布置,可以按照单个货梯布置与楼梯前室合用,节约面积;后勤走道单独设置,占用后勤走道当前室,不利于后期使用和管理;优化前室面积,尽可能压缩面积在规范范围内(6㎡,合用10㎡);合理的布置楼梯个数,按照规范要求疏散宽度计算值;尽可能按照规范最小宽度设计楼梯宽度,楼梯约窄,越利于分散布置。

3.2厨房靠外墙要求:

厨房区域应当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影响:厨房靠外墙,对设计影响较大。餐饮食品加工区的明火区域靠外墙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泄爆的要求,如果满足了通风、泄爆要求,并不一定如条文中靠外墙设置。

设计应对措施1:餐饮层后勤通道道做开敞外廊

设计应对措施2:餐饮层外走道顶部加隔层与餐饮明火部位连通;

可以看到室内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类常用的商业综合体消防设计形式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的不利影响。

首先,由于室内街界定为半室外空间。

所以带来如下的优势,第一:商业街不受防火分区面积控制,中庭侧无需设置防火卷帘,可设置超大中庭等特殊空间,中庭开洞率更高;第二:中庭及走廊可设计完全无柱,对商业空间阻挡较小;第三:可利用外廊组织疏散(可不设后勤通道),一定程度上节约疏散走道面积,提升得铺率,适合精品服饰等业态。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缺点:主力店开口宽度受限,不能超过9M(包含防火门,防火卷帘,所有的玻璃窗等);商业街尽端布置受限,必须保证50%的开启扇;小商铺与商业街之间只能通过防火玻璃和防火玻璃门相联系不能做开敞店铺,招商受限。同时也容易导致两侧店铺展面空间单调;由于利用商业街作为疏散通道,沿街面需设置很多疏散门;小商铺面积受限必须小于300㎡,招商合铺受限;主力店必须按照独立防火分区考虑,疏散楼梯需独立布置,不能共用商业街疏散楼梯,招商合铺受限。

综上分析有顶棚商业街适合主力店业态固定,后期变数少,同时对小商户粘性较好的中档商业街,如各类万达广场。而按照防火分区设计布置的商场,适用性较广。尤其是对于招商薄弱,后期变化调整大的商业。

室内步行街形式的商业综合体在使用中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商业设计中应在定位前期对商业定位的充分论证后再决定选择何种防火设计形式。

作者简介:郭剑,男,1986年6月出生,汉族人,籍贯湖南湘潭,本科学历,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