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材重难点

一起视线电力
四川省旌阳区东街小学校 6180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交流。信息技术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充分加以应用。

关键词:有效、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出比较实用的课件来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呢?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的具体特点,选择配套的信息技术制作实用的课件,抓准重难点。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的具体特点,在学校已有的条件下,选择更加配套的信息技术来设计课件。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知识中,认识一个平面无限大时、直线和射线无限长,利用电脑动画制作;教学行程相遇问题也可以用电脑动画制作来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选择的应该是具体的实物和简单的线段图就可以。进行复习和整理,就应该选择思维导图更加合理等等。教学中应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数学学习。发挥其对学习数学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习数学的消极作用。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转化重难点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喜欢的信息技术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利于转化重难点。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信息技术来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不同,这样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师不能为了运用信息技术和忽略学生的认知,从而到达事半功倍。例如:低段的孩子喜欢动画,颜色鲜艳的课件;中段的孩子喜欢直观的课件;而高段的孩子喜欢简单明了的课件等,所有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让课件起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掌握关键点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分析重难点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教学辅助,帮助学生分析重难点。在课堂教学时,不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缩短思维过程、加大教学容量的工具,教师在已经准备好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注意引导每个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旧知和生活经验认知新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新授课,学生应该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讨论之中,争取理解和获得知识的具体过程,只有在学生不能够理解或者不完全理解时,在出现课件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和分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对学生的知识链的链接才根据完整。

三、实践活动中,解决重难点

不能用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操作的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完全掌握,解决重难点。 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的实践操作活动,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够体会其内在含义。例如:教学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是周长有什么变化,学生只有在拼的过程中才能够体会拼结的时候,周长减少的原因,同样的道理才可能理解把平面图形剪开以后周长增加的原因等。再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学生在用直观实物教具进行观察,用手摸,剪开等手段来体会表面积的意义和展开图,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分析教学内容,选择使用课件时,不能够替代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学生空间能力的养成和训练。

四、在探索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

课件的演示来不能够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弱化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活动,学生只有在探索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关键点,突破重难点,从而形成规律。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

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需要学生对认知的过程进行探索和分析,需要学生和老师的积极参与,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性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忽略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才能够形成规律。例如:教学数长方形的个数时,学生在由小到大的过程中,探索出基本规律后,对数角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时,利用规律,很快就会分析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这类知识的特征。

最后,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共享信息资源,避免相关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也可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软件,并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加以改进和提高,找到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课件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够欧晓的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李晓霞.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数学重难点教学[J]. 家长, 2019(28):2.

[3]敬芸. 巧用信息技术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J]. 中小学电教:下, 2017(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