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摘要:
从工业的长期发展来看,钳工工种在工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加工质量又是重中之重,如果钳工机械操作出现了质量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产品结构质量。此外,钳工机械操作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在具体的钳工机械作业中必须加强操作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有效提高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策略;
钳工加工质量对工业生产质量影响较大,且包含内容较多,例如划线、锉削、螺纹加工、校正、铆接、刮削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控制。并在控制过程中,从人、机、料、法等方面强化控制效果,做到精细化管控,减少工件加工质量问题发生率,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应该加强有关方面研究,注重思路拓展,多角度进行质量管控。
1 钳工的特征、种类及适用范围
以技术特点层面分析,钳工操作较为灵活,且应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将制造效率有效提高,但机械设备主要应用在大型零件生产制造中,对于小型精密件不适用,而灵活地钳工操作则能够满足小零件加工需求,能够在加工中获得良好效果。并且操作灵活性较高,可在零件加工中根据要求提高零件精度。同时,钳工还可以加工较高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尽管使用机械设备可一定程度上解放劳动力,却难以控制零部件加工精度,此时需要钳工进行操作,方能完成高精度零件加工。钳工还具有易携带、价格低的特点,应用较为方便。而在机械化应用范围扩大,科技不断发展情况下,钳工应当不断更新掌握的知识技术。现阶段,钳工主要用于毛坯,半成品划线、零件加工与制造较高精度要求的模具等方面,可以满足制造不同工件要求。具体技术如下:
(1)划线。划线是指通过划线方式表达在工件上,根据图纸对技术与样品要求,主要分为点、线、面这三种方式。划线目的在于表达和标注工件加工剩余与加工量,根据图纸标注信息,以此展现工件加工情况。并且,还能发现加工毛坯或半成品是否与产品要求相符。划线工具主要有直尺、划针、线盘、划规等,精度要求在0.05~0.25mm之间,划线线条必须保证粗细一致、清晰可见,线路位置与尺寸应满足图纸要求,以便后续工作开展。
(2)錾削。錾削作为钳工基本操作,主要是通过锤子打击錾子加工切削金属件,又可称之为凿削,工作范围是将毛坯上毛刺、凸缘去除,分割材料、錾削油槽与平面等,常用于不能使用机械加工的场所,油槽錾、尖錾、扁錾等均为钳工常用錾子,通过锻炼錾削工作可将锤击准确率提高。
(3)钻孔。钻孔时根据车床加工的工作,以钻头为主要使用工具,根据轴向方向钻孔。此技术在应用中需要散热冷却钻头,最大程度将孔和钻头摩擦力降低,方能延长使用钻头期限。并且,还应当应用切削液提高钻孔质量。在钻孔中,钳工切记戴手套,所有操作均按规程执行,以免操作不准确,同时,钻孔中妥善放置平口钳要,手柄放在左侧钻床工作台,做好钻孔检查工作。
(4)锉削。锉削工艺在钳工工艺中较为常见,锉削中锉刀选择与使用方法作为重点,通常是右手将刀柄握住,大拇指放在手柄,其余四指将手柄紧握。在此过程中,应当保证站立姿势自然醒,方能控制锉刀使用力度与位置,以提高锉削质量。同时,在操作中禁止应用有缺陷的锉刀,不能以嘴或手清理铁削,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2.1 控制标准
实践过程中,钳工机械操作精度要求较高,需要在一定标准约束下开展具体工作,而标准制定是否合理和明确,已经成为影响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以毛坯尺寸测量为例,必须使用高精度工具,例如钢直尺、划针等。但是,经过经验总结和调查研究,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标准并不明确,加之管理部门质量管控要求和机制不同,有关问题越发明显。
2.2 控制制度
控制制度属于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保障,可以通过制度强化控制效果。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虽具有特殊性,但也具有一般性。与其他工作一样,需要相应制度,例如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皆可有助于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但是,经过实际调查研究,企业有关方面制度建设滞后,一些企业甚至不存在相关制度,致使质量控制工作人员及操作人员积极性较低,工作过程较为混乱。
2.3 人员因素
在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过程中,人属于主体要素。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和质量意识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另一方面,监管人员工作态度和素质产生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关注人员情况,这样才能保证质量控制工作有效落实,减少问题发生率。当前,相关方面需要继续加强。
2.4 方案制定
钳工机械操作内容较多,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操作类型设置不同质量控制方案,这样才能提升质量控制效果。与此同时,每一项操作皆存在特殊要求,方案制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使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并融合质量管理理念,加强质量管控。
3 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提升策略
3.1 明确质量控制标准
第一,钳工机械操作必须明确监控标准,且这一工作开展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定,体现精细化和针对性原则,根据钳工工作类型明确设置。为了增强标准合理性,应由专业人士和机构制定,体现权威性和科学性。第二,指标控制标准设置之后,应由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发布,不仅需要明确其“技术地位”,还要明确其“法律地位”,将其作为质量判定依据,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提升全员对标准的重视。第三,作为具体企业或者部门对于控制标准应进行培训,使相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能够深入了解,以这一标准要求自己,从而推动质量标准有效落实。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钳工机械操作设备精度提升研究,对于设备生产企业严格管控,保证设备合规。具体使用者在设备使用之前,应进行性能检测,以免影响工作质量。
3.2 健全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总结质量控制制度建立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钳工机械操作特点,建议制度制定如下:第一,制定激励制度。对于一些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操作,质量问题发生率为零的员工,应给予奖励。奖励工作可以分为不同形式,例如发放奖金、提供晋升机会等。第二,制定责任制度。对于一些出现问题的员工或者监管漏洞人员,在查明具体原因后进行追责,严重者应给予开除处分,从而增强全员质量控制意识。第三,制定培训制度。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定期进行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情况总结,并根据总结结果开展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素质,减少问题发生率。一些发生问题较多员工应经过考核之后方可上岗,或者对其进行转岗和解聘。除此以外,培训工作还要包括标准、要求、专业知识等方面内容。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实施培训,并以实际案例进行讲述和说明,从而增强培训效果。第四,制定绩效制度。质量控制应与绩效管理结合在一起,制定针对性的绩效制度,通过绩效考核体现质量管理和奖惩。例如,质量问题次数超过限值,则取消奖金。
结论
综上所述,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钳工机械操作质量控制,加强有关方面投入,合理进行控制标准制定,健全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全员质量控制素质和意识。通过优化技术方案,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做到标准、规范、精细。将管理与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做到防控于未然,为钳工机械操作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刁可.机械钳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J].南方农机, 2018,49(22):70.
[2] 李文明,刘洋,李光辉.浅析提高维修钳工操作技能的方法[J].石化技术,2019,26(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