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核心素养下,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关注,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过程的重视,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想,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当中,通过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计算能力
引言
在小学中高年级时期,学生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迈向新的征程。数学教师要思考数学教学的重点,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为学生讲述数学计算的技巧,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题练习,并对学生所做的题进行批改,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数学计算也越来越感兴趣。
一、提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
(一)对于完善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注重整体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数学科目的学习与其他科目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数学运算能力,才能够完整地进行解答。尤其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较以往而言更加困难,并且日后所遇到的数学题目也更加复杂。教师就应当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运算求解能力。减轻或削弱当前繁琐内容对于学生的影响,将生活当中的数学模型延伸到课堂当中。
(二)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兴趣的意义
仔细分析和观察当前的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往往有消极厌恶或者是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的现象。在面对一些抽象性较强或者是逻辑较强的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理解。教师应当明确,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强化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以及认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二、提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方法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和期待,特别是在教师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做一道数学题时往往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都应该树立起学生是主体这一观念,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计算结果的关注,而是将着眼点放到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上,发现其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劣势,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帮助其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以学习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直接教授知识点的模式,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详细准确地教授给学生,并让其注意竖式书写的规范性、数字和小数点上下对齐等易错点。但为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一边进行加减计算,一边讲解,其他学生可以指出错误,或是指出书写时不规范的地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促进其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在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中培养起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喜欢上数学。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新科目,由于缺乏学习经验,数学题目计算对于他们来说有较大难度,为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计算技巧,教师可以在数学计算练习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购买商品、找零钱等现象设置问题,通过简单的问题环境和容易的数据计算来使学生更快地熟悉数学计算法则。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为降低计算难度、吸引学生兴趣、防止学生灰心丧气提供了保证,也为数学计算法则的因果缘由提供了载体,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实际作用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就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购买学习文具这一活动来进行。问题可以设置为:妈妈给了小红10元钱,让他到商场买中性笔和铅笔,已知每支中性笔价格为3元、每支铅笔价格为2元,小红花完了钱拿回来了4个东西,请问小红分别买了多少只中性笔和铅笔?由于这个问题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得出了问题的准确结果。
(三)巩固知识理解,分析计算过程
反思作为检测学生运算成果,帮助学生理清运算思路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增强学生运算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回顾反思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运算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步骤,以及解题的思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原题目的新型解题方法。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强化自身运算能力的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
例如,在进行教学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时,进一步地巩固学生对于求解过程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就可以在课程的开始,给学生布置这么一个问题。比如说“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 A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 的路程,问A车离乙地还有多远?”对于这种分数乘法类的题目,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往往通过画图进行表示,并结合图形进行运算。该题解题方法为420-420×=120(千米),当学生得出结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解题的过程,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以这种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可能,真正实现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课堂当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一项迫切的教育目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进行熟练的计算等数据处理能力,但实际的教学状况显示小学数学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忽略了实质意义上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锻炼,先去强化学生对于公式定理的理解,然后再通过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分析,完善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江申海.数学核心素养下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以小学中高年级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22):77-78.
[2]李小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真情.202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