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分析
摘要: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感受和认识文章中的独特之处,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接着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融入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让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时候,也能对文章中的美好元素进行深度剖析。因此,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从欣赏、评价和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独特之处,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和谐与优美,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以发展学生独特的审美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由此也能窥见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阅读文章中的审美理念,也是践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时候,教师恰当融入道德情感,这些情感对价值观尚未成形的学生而言,将其转变为一种真实的行为,这显然比传统的说教而言显得更为真实和有效。
(二)实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主,拓宽其认知范围,积极投入阅读实践活动。因此,教师以文章作者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习作者身上的优良品质,让学生获得强烈且深刻的感受,进而认识到文学素养和个人成长的紧密联系,将其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为推动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合理措施展开教育。
(一)分析教材,发现审美素材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涵盖着自然美、情感美的特征,这些美育因素隐藏于教材,但是学生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还需要教师合理引导,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将美的要素及时传递给学生。一篇优秀的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最为突出,那么教师要鼓励学生将重点放在文字的探索中,遨游于文字的世界,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例如现代文章中的人性之美,现代文是比较简单的问题,通俗易懂,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试着挖掘现代文中的美学元素,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始终包含真实情感,并对这个社会充满热切希望。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师试着挖掘文章中的美学元素,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解了母亲对孩子慈祥且真实的爱。教师选择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构建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接着让学生带着感动的情绪开始阅读,更容易进入情境,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人性美感。再者,学生要分析文章中的意境美,例如古诗《江南春》的教学中,所描绘的是多姿多彩的江南景色,但是对于身处内陆和北方的学生而言,古诗中描绘的景色没有亲身感受。对此,教师呈现直观的图形,为学生创造一幅江南春景图,潜移默化地将古诗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有效结合,获得别样的审美感知。
(二)信息化教学,丰富审美阅读情境
对语文阅读文本素材进行合理分析的时候,会发现其中选择的阅读文本是作者精心创作的,拥有字词的搭配,文章显得生动、真实,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师巧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认识字词优美之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采用写作和写景的形式,既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又能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优美景色。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整篇文章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接着通过音频播放文章,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仔细品味文本中的好词佳句。随着情境的推进,学生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这也是培养学生自然美的重要手段。
再者,信息技术能让学生感受其意境之美,文本素材的优秀之处,在于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以《小英雄雨来》为例,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全面呈现雨来在抗日年代时的情境,主人公如何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获得胜利,基于画面重现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也是革命用鲜血所换来的,此时情感共鸣会流淌于学生内心深处。这种环境下,学生试着反思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开始认真学习知识。
(三)以生为本,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鉴赏美是一种能力,要求学生积极调动感官,对审美对象进行合理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美则是要求学生从词句分析的角度出发,试着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美育资源,让学生感知美的时候,学会如何鉴赏美,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已经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他们更希望通过感官形式观察世界,感受人生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教授给学生鉴赏美的方法,并非所有的美都能以文字形式表示,还需要学生预留一些时间仔细思考和品味。
例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鲁迅笔下的闰土和少年公子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闰土是活泼的、真实的,生活于海边,知道许多新奇、有趣的事情;但是出于高强内的少爷们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事。教师应该主动把握闰土的特点,让学生试着发现鲁迅笔下闰土的可爱之处,接着进行强烈对比,勾勒出真实的少年形象。这种优秀形象对比中众多,如古代的、现代的;大人物、小人物等,各具特色。所以,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从主观、客观的角度相互比较,真正在对比中认识美、感受美。
结束语:
语文阅读中的审美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元素,引导学生感受和创造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审美情境,基于真实环境下,感受文章的独特之处。最后,基于生本理念下,教师通过对比的形式,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国娟. 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文理导航, 2017(36):1.
[2]张瑞青.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学[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16):1.
[3]陈珊珊. “美”,流淌在小学语文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