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中的实践

教研·学习导刊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365050?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兼具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功能,是培养幼儿艺术情趣、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幼儿园中班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奥尔夫音教学法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对此,本研究阐述中班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和实践路径,旨在顺利实现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目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

引 言:

传统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幼儿的音乐认知和感知能力培养是我们关注的要点,但幼儿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自我表达需求被严重忽视,音乐活动中元素不够丰富,难以刺激幼儿参与审美创造、艺术表达过程,使音乐教育范围受限,幼儿无法沉浸到美好的艺术世界中去,无法感受音乐多元表达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高度关注音乐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倡导将动作、对白、舞蹈、乐器等丰富元素都融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去,渗透音律、突出音乐作品特点,同时根植生活和自然寻找音乐教育元素,发展幼儿的基础音乐技能,真正突出了幼儿在音乐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让音乐教育活动契合幼儿的心理特征、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充分发展幼儿的音乐素养。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1.1利于满足幼儿的多元互动需求

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在旋律、节奏、音乐情感、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发展,进而唤醒幼儿对艺术审美的追求,逐步提高幼儿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创造力,彰显音乐活动的价值[1]。但是实际受到教法、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园音乐活动形式单一,阻碍幼儿音乐技能发展,审美教育体系也较为单一,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度不足,幼儿的音乐表达空间狭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动作、艺术、节奏等角度出发组织形式和内容都极为丰富的音乐活动,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体验,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且活动环境、教育模式都更加开放,利于幼儿实现多元互动、深度学习、自由探索,幼儿的主体地位与活动质量都得到保障。

1.2利于挖掘幼儿潜能实现育人目标

卡尔·奥尔夫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造者,他倡导“创造一种有野性的原本性的音乐作品,展现音乐的美。”可见,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下幼儿园音乐活动应该回归自然、关联生活,冲破传统的、固有的活动环境和组织模式限制,让音乐活动本身所具备的艺术性、交际性的特征彰显出来,兼顾幼儿的音乐认知与艺术鉴赏、表达能力的发展需求,构建全新的音乐教育环境。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介入后,音乐活动本质上成为“围绕着音乐作品进行律动”的过程,以音乐教育为核心的同时育人范围不断向外辐射,幼儿在音乐作品、肢体律动、音乐情境等活动材料的辅助下获得独特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实践路径

2.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激活幼儿兴趣

幼儿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幼儿教育阶段的音乐活动必须兼顾兴趣培养、艺术教育、审美渗透等目标,全方位满足幼儿的音乐学习需求,对此需要构建合适的音乐活动模式,从幼儿兴趣点出发,以音乐作品为媒介,促进幼儿音乐技能和审美能力发展[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支持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后,多种艺术形式得到融合运用,艺术文化服务,教育方式创新,活动模式得到优化。以儿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教学活动为例,将本次音乐教学活动转化为音乐互动模块,结合歌词内容、节奏特点、角色设置等细节设计表演方案,为幼儿提供互动学习环境,比如道具蜗牛壳粘在幼儿后背上让他们模仿慢慢爬行的蜗牛,利用翅膀道具辅助幼儿扮演黄鹂鸟,利用不同颜色的气球并通过吹气和放气改变气球大小的方式来模拟葡萄的生长过程。幼儿们依据自己获得的道具类型,合作分工根据歌曲节奏和情节内容演绎情景,比如为表达黄鹂鸟对蜗牛产生的疑惑,扮演黄鹂鸟的幼儿可以拍打翅膀围绕蜗牛“盘旋”,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活动中进行互动,学习乐理知识、感知音乐情感与作品节奏特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音乐素养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需要习得音乐技能、吸收音乐知识、获得审美发展、初步形成审美创造意识,因此设计与组织幼儿音乐活动必须要聚焦音乐素养,保证音乐活动的实效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多元要素在音乐活动中的融合运用,其中游戏元素的融合应用价值最为突出,游戏是幼儿喜欢和熟悉的元素,音乐活动中适当运用音乐游戏能够让音乐教育过程更有趣、更有效,在情感上带给幼儿愉悦的体验,在音乐知识技能学习上发挥辅助作用,能够达到优化音乐活动方案的效果[3]。比如“寻声游戏”中教师琴槌随机敲打教室中的物品,幼儿第一遍对照声音和物品进行记忆,第二遍要求幼儿闭眼听声猜物,锻炼幼儿辨别音色的能力。又如组织“敲打的歌”的音乐活动,在透明玻璃杯中注入不同量的水,通过组合敲击这些杯子发出不同声音,以这些杯子作为特殊乐器鼓励幼儿创编小组节目。

2.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优化育人环境

传统幼儿园音乐活动以知识技能教学为目标,忽视幼儿的音乐情感体验与审美表达、创作需求,导致幼儿的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介入到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带给我们多元启示,倡导在技能和情感上同步引导,打造便于幼儿学习音乐技能、了解音乐知识、感知审美元素的有利环境,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音乐教育机制,充分挖掘音乐活动的育人价值,组织形式丰富、主题多元的音乐实践活动[4]。以音乐活动“哨声悠扬”为例,本次音乐实践活动以音乐鉴赏为核心,汇集儿歌作品、影视音乐作为活动素材,有意识引导幼儿体验不同儿童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情感表达,鼓励幼儿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提倡审美创新和艺术创造。首先,以儿童歌曲《拔萝卜》为教学载体,把学习材料哨子分发给幼儿,然后播放歌曲,“拔萝卜,拔萝卜”一句,幼儿要控制哨声体现“拔”的节奏,“哎呀哎呀拔不动”一句,同样需要学生对“哨声”进行“加工”,但是具体如何“加工”可以组织幼儿自主讨论与交流,教师可适时提出引导性问题:“拔不动萝卜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幼儿在交流、讨论中会提出一些关键词,比如费力、喘不过气,对此我们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控制气流让哨声断断续续、忽强忽弱,最后逐渐增强,历经艰难进行到最后“全力一搏”的过程。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幼儿利用哨子作为工具,配合音乐作品的内容、节奏成为小小创作者。

2.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推动家园互动

幼儿教育工作是系统性的、多主体参与的,家庭与幼儿园是最重要的两大教育主体,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中应该形成互动、合作关系,音乐教育中也不例外,让家庭和幼儿园联合打造利于幼儿音乐素养发展的教育环境[5]。可尝试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展家园互动,双方合作制定音乐活动方案,提出科学的音乐活动目标,从家园合作脚都出发多引入亲子活动元素,让幼儿的音乐技能与情感协同发展同时助力幼儿园音乐活动形式创新。以“歌舞竞赛”亲子音乐活动为例,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创编歌舞节目,依据各自家庭选定的儿童歌曲,亲子合作展开音乐创作和表演活动,如儿童歌曲《数鸭子》节目中创新融入数学元素,幼儿通过掰手指、点数的方式,结合鸭子道具模仿数鸭子的过程,而经典歌曲《精忠报国》节目中亲子共同进行军体拳、健美操表演,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亲子互动模式下,音乐活动中的节目编排和表演都更有新意,家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音乐活动中的育人元素更加丰富、多元。

结 语:

综上,幼儿音乐教育是艺术与启蒙的重要手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研究进展,该音乐教学方法更加契合我国儿童发展规律,将游戏、生活化乐器、亲子互动模式等和与幼儿园音乐活动融合起来,消除了传统音乐活动环境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多种教育资源都得到挖掘和利用,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家园之间的互动都不断增强,音乐活动的育人功能得到彰显,传统音乐活动模式不断创新,幼儿园音乐教育体系更加合理、高效。面向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幼儿教育者要继续深入到教育实践中去反思,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手段。

参考文献

[1]丁艳丽.浅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J].黑河教育,2022(3):77-78.

[2]张琦.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性[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03):157-158.

[3]谌湘芬,王富津.早教教学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探究[J].成才之路,2021(30):108-109.

[4]成黎花.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运用现状及对策[J].戏剧之家,2020(11):139.

[5]夏玉婷.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J].新一代:理论版,2020(10):135-13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