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组织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研究
摘要:中学作为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是学生发展自己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落实下,中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课业压力的减轻,应充分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优势,全面推广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这样能够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减缓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高质量组织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背景;中学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
引言
大课间既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又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减轻学业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需要中学教师关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应结合中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以及感兴趣的话题,设计出多元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时间分配制度,这样能够在增强学生对大课间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同时,逐步完善并形成高品质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锻炼身体。
一、做好基础工作,开展合理性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中学阶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为了实现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合理性,体育教师就要做好基础性工作,制定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制度和开展准则,创建的方案应该以合理、适宜和科学为主,确保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置特色化、鲜明化。同时,在进行基础工作的完善中,体育教师还需要认识到班级学生间的不同之处,应结合学生间的不同之处制定出针对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能够切实满足班级学生间的个性化差异,实现班级学生总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第一,体育教师应做好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可以为学生讲解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对自身身体成长和学习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在这一宣传环节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家长拓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优势,鼓励学生家长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第二,体育教师应合理规定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时间,即学校应根据学生每日学习任务量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时间,每日将安排好的时间表张贴在学校大厅内,这样能够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效率。第三,体育教师应清楚了解到班级学生间的差异性,应在将班级学生划分不同层次后设计出针对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构建运动小组,开展互动性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开展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应牢牢抓住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定期组织互动形式的课间体育活动,并制定出详细的比赛规则,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尽情地释放自我。同时,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可以适时参与进来,与班级学生进行体育互动,并且就学生在活动中的错误表现给予纠正。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够深度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还能够点燃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及热情,提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育人成效及质量。
例如,首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前,中学体育教师应对班级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并实现对均衡性小组的划分。其次,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团体性的小比赛,如拔河比赛、花式踢毽子比赛、花式跳绳比赛、健美操比赛等,并在开展这些互动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前,需要将这些活动的竞赛规则告知学生,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后,为了实现学生能力的稳步提升和学生活动参与信心的增强,教师还需要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技术提高和体能改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三、结合学生兴趣,开展趣味性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创设方面,要遵循能够让学生得到真正体育运动锻炼并且能够产生运动兴趣的设计原则来进行。因此,在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内容时,中学体育教师就应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真正起到课间活动为学生带来放松目的。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引入,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参与活动,研究这些体育项目,还能够让学生从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大课间体育活动区域,并对每个区域设计一个活动开展主题,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并由教师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细节展示,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相关动作,此后体育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释放自身潜能的基础上完成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此同时,在大课间活动中,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借用多样化的手段来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间活动中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意义非凡,不但可以全方位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也可以展示中学校园的文明建设形象。所以,面对中学阶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学教师应该构建起全新的教育模式,应对现有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加以创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运动意识,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还能够提高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规范活动的秩序,提高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美华.中学有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4):181-184.
[2]李孝恩.高中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2(0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