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教师纵横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擎力青年品牌系列活动案例,从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育人品牌、全员育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三个方面对案例进行点评,提出党团引领、思政铸魂;匠心聚力、行业赋能;师资建设、提高水平;丰富形式、拓宽思路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关键词】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2)06EM-0032-0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围绕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大思政工作格局,以“立德”“润心”“力行”“提质”四维为核心聚力铸魂育人工程,发挥思想引领主阵地的作用,把科学理论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分析探索如何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任重道远,鼓励发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本文通过探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双健合璧、德技并修”擎力青年思、擎力青年说、擎力青年行品牌系列活动案例,为培育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新时代大学生,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和有效路径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案例概况

(一)活动目的

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强化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狠抓基层党团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对新思想的认同和认知;围绕学校“志存高远、改革创新、担当实干、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结合实际提出打造向心力、驱动力、原动力、加速力的“擎力”品牌,组织开展“双健合璧、德技并修”擎力青年思、擎力青年说、擎力青年行系列主题活动;践行学校“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二)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班级团支部、社团。

(三)活动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结合实际,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交流学习。围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担当时代责任,焕发青春光彩”,大学生讲思政课、讲好开学第一课,“擎力之心”心理健康教育、擎力体育文化节、技能实训周、大学生志愿服务、暑期社会实践锻炼与分享“青春向党,奋斗报国”等分主题,深入开展“双健合璧、德技并修”系列活动。各位师生、各班级团支部、各社团可通过读书会、分享会、征文比赛、专题演讲、思政小课堂、技能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有效引导青年学习党团历史、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激励他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不服输、肯吃苦、有担当、能干事”的新时代交通强国的擎力青年。活动通过个人自荐、集体推荐等方式推优评选“擎力”之星(个人或集体);同时面向全体师生征集优秀活动主题报道(宣传)予以展示表彰,当好新时代新思想的舆论引导、理论学习、宣传宣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四)活动内容及形式

1.“擎力青年思”主题活动

结合专业特色,持续推进党建品牌建设,以富有交通行业特点的“擎力”为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坚定学生信念,明确方向,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动力。活动形式以教师引导为主,通过“课堂+思政”、党史学习、“开学第一课”主题团课等板块,组织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包括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白衣执甲,致敬最可爱的人”的主题教育,结合院线热播的《长津湖》电影开展开学第一课——致敬抗美援朝先辈的主题教育,以学习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讲话为主题的音乐党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主题思想引领教育,契合了时政的主题教育。

2.“擎力青年说”主题活动

通过“擎力青年说”思政教育新载体,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在师生中形成共同“说”的主题宣传阵地。活动形式以师生说、生生说、故事分享会、党史学习会、演讲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开展了“国旗下说思政”“晨会中说思政”,利用升国旗仪式、课前三分钟以及实训前集队三分钟等零碎的时间,开展思政教育。以建设“擎力之心”心理育人为抓手,鼓励同学们说出自己励志的故事、师生共同分享“一个红色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党员老师深入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分享扶贫尖兵的故事,开展“擎力之声——我与体育的故事”分享会,学习领会女排精神等,通过师生对个人真实故事的分享,强化不服输、肯吃苦的体育精神、擎力精神。

3.“擎力青年行”主题活动

以个人或班级、社团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职业技能服务活动形式展开。以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为引领,组建以交通部科技英才为核心的擎力大师工作室,培养学生尊技崇艺、潜心匠行的精神,提升教学团队工匠精神和技艺。开展“展社团风采、育工匠精神”“扬形象、立新貌职业礼仪培训”“感党恩、学党史”擎力青年志愿服务美丽乡村社会实践、汽车6S技术服务社汽车义务检修与美容活动、汽车特色体育文化等活动,培育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新时代大学生。

(五)活动成效

“双健合璧、德技并修”擎力青年思、擎力青年说、擎力青年行系列主题活动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与参与,在一系列的“思”“说”“行”的活动中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了师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内涵,锻炼了师生宣讲队伍,将思政德育融入专业教育,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开展学院大众体育运动,增强青年学子身体素质,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大学生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筑梦育人。在“不服输、肯吃苦、有担当、能干事”的擎力精神指引下,在“相信发动机的力量”口号感召中,学院涌现出一批批先锋模范的“擎力之星”,有新冠肺炎疫情中主动担当作为、志愿服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有奋发有为,荣获全国大学生思政课二等奖的青马班班长;有连续三年获得全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二等奖的五星社团擎力车队;有多次斩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的6S汽车技术服务社。在交通强国大背景下,学院围绕“双健合璧、德技并修”的思路,“五育”并举,为培养更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依据。

二、案例点评

(一)形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育人品牌

坚持立德树人初心,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建标杆院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平台上开展育人工作,逐渐形成“双健合璧、德技并修”,培育青年大学生“不服输、肯吃苦、有担当、能干事”的擎力精神,逐渐形成具有鲜明汽车专业特色的育人工作,为培育新时代交通强国人才提供擎力方案。

(二)全员育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树立全员育人理念,在高职院校中充分发挥所有教育主体和学生主体的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网络多媒体的发展,思政育人的模式也面临不同的挑战,活动案例结合思想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多种方式开展活动,通过社会热点、身边故事为切入点,以党史、奋斗故事、楷模人物先进事迹等为教学素材,以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为落脚点,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地讲解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政课,使青年大学生在实际参与中获得自我提升和教育,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三)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师为主体传导,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创新大学生青年思、青年说、青年行等载体,通过“党建+思政”“课程+思政”“互联网+思政”不断探索育人工作新方法,在“师”与“生”、“讲”与“听”、“说”与“行”的角色交互中,调动大学生学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自身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倡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有效促进了青年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了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三、案例启示——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一)党团引领、思政铸魂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作用,围绕党政中心,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思政课如果仅仅依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很难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本质。课程思政应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作用,加强团的基层建设,树立先进典型,展现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理论积累深厚和爱国爱民族的精神风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要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用理论宣传,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今高校校园已是“00后”占据主力。“00后”大学生较“90后”“80后”更具独有的特点。“0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质资源丰富,在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00后”,个人主义色彩较浓厚,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强烈,强调自我价值实现,对事物有独特见解,且非常自信,随心所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核心是通过理论宣传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教师要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大学生中来、到大学中去,理论教育是不是深受欢迎、能不能入脑入心,由大学生评判,由实践检验。做好思想政治理论宣传与大学生接受度的“无缝对接”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用生动幽默、朴实无华的话语引起大学生的共鸣。案例中运用新鲜简洁、接地气、有专业特色理论教育形式,确保大学生真听真信理论。

(二)匠心聚力、行业赋能

专业教育和技能实践在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将专业教育和思政理论结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开展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职业技艺比拼、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志愿服务等,通过青年学生的实践和行动,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把专业特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为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教育有效融合,通过构建实践性强和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政课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在当前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学会使用网络媒介和数据分析技术等观察、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了解大学生思想表达、行为选择的具体认识与心理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思考、行动的具体力量,全面提升学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个人主体地位的实际体验和合理感悟,为思政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全面融合提供良好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高度融入了社会的发展中,社会化倾向明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同样需要综合运用行业教育资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行业结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号召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行业上一些先进的人物、事例引入校园,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一起学习,深入思考,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具有说服力。

(三)师资建设、提高水平

在增加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人员数量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思政教育队伍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和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定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对辅导员的要求。学院应对辅导员素质能力进行系统培训,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提高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铸就思政队伍荣光。

学院的思想政治专业应重视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加强精神文化的积累和凝练,将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与文化育人有效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工作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德育理论的现实性、灵活性,有效更新教师的思想道德观念。例如,可以定期组织辅导员、专业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训,加强全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使高职院校教师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四)丰富形式、拓宽思路

新时代伴随着新机遇和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青年系列活动可以加大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应用和推广宣传,运用微信公众号、青年大学习、第二课堂梦空间、易班平台,及时向广大青年学生转发学习内容,推送学习视频。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和大量实例,让学生认识党的先进性、理论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大学生在不同活动形式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活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文化学习氛围,掀起思想政治学习新浪潮。

在当前开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时,为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改善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要重视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思政实践平台,通过为学生创造检验所学思政知识的良好空间,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以实现思政全面育人的理想成效。

总之,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中必须重视的关键部分。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具体的教育和工作中,通过探讨“双健合璧、德技并修”青年大学生品牌德育活动案例,可以为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创新育人模式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和有效途径。因此,高校需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与方法,提供平台、多措并举、面向实际、深入实践,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作用。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业、社会和人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威,范伟杰.高校学生工作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J].高校辅导员,2014(3).

[2]袁花平.“互联网+”时代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评《“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21(7).

[3]祝子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11).

[4]刘旭.立德树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时代报告,2020(11).

[5]安博学.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A5).

注:2020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ZY2020B01);2020年广西教育厅思政项目“‘双高’视角下高职院校二级院系辅导员队伍发展稳定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0SZ160)。

【作者简介】张露尹(1985— ),女,广西南宁人,管理学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汽车营销;吴丹(1984— ),男,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汽车运用。

(责编 苏林)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