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教师纵横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选取学校2019级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共13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论述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对比和评价传统教学法和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从而创新教学模式,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UMU 混合式教学 静脉输液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50102049(2022)07EM-0064-03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2.0的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UMU互动学习平台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款教学Ap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化创新学习平台,其基于数据科学与AI,构建新型的智能化学习场景,打通“教、学、练、用”各个环节,帮助学生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而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它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普通、最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时给药方法的主要途径。熟练的静脉输液技术,是成为一名合格护生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护生未来临床实习和工作必备的技能。对护生来说,静脉输液也是护理专业学习中最为期待的内容之一。本文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选取学校2019级中职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学校2019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共13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模式分组,实验组67例,其中男12例、女55例,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6.5±1.5);对照组64例,其中男10例、女54例,年龄14—17岁,平均年龄(15.5±1.5)。纳入标准:(1)均为中职二年级学生,先前已学习无菌技术及注射技术;(2)均已明确教学方法。观察对比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开展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教师、教学计划、授课课时、实训场地、实训用物及考核标准均相同。

1.传统教学法

对照组在本班教室完成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理论授课,实训课采用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集中示范操作和要点讲解,学生随机分组在模拟病房进行实操练习;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不足,学生领会并回示;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2.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

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方式,将静脉输液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学习、课中教学和课后评价。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实施步骤如下。

(1)课前学习

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上传静脉输液知识要点、操作要点相关图片、操作视频(设置防拖拽模式),要求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及观看完整操作视频;同时发放密闭式静脉输液案例,布置预习任务,要求针对案例中的患者在操作前评估、核对方式、沟通方法、进针手法、滴数调节、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殊性展开讨论,学生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的讨论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问题及时留言或提问,教师针对不同问题实时答疑解惑并推送相关内容的学习资料和辅助资源。

(2)课中教学

课中教学安排如下:①根据平台上的学习数据反馈,表扬积极学习和讨论的学生,并邀请在课前案例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②发布新的静脉输液视频案例进行实训课程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③引导学生探讨新案例的特点,教师根据视频中的案例特点利用手臂模型进行操作示范,并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的直播功能投放到多媒体设备供学生观看,该功能解决了班级人数多和观看示教时视野受限的问题,便于学生观看操作细节,且教师讲到重点内容时适当放慢速度,并随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④利用一则静脉输液的新案例,学生分组针对新案例中的患者在操作前评估、核对方式、沟通方法、进针手法、滴数调节、健康宣教等方面的不同进行讨论;⑤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补充;⑥学生进入模拟病房,两两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静脉输液操作,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患者”(进针在手臂模型上进行),通过情境模拟充分掌握整体操作流程;⑦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3)课后评价

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本次课程的内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并上传至UMU互动学习平台供学生随时查看;接着,组织学生对角色扮演双方进行互评及自评;最后,布置视频作业,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到实训室利用手臂模型进行操作流程练习,并录制练习视频上传到UMU互动学习平台,教师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练习视频,进行及时指导、点评。

二、研究效果评价

(一)评价方法

1.理论考核。两组在静脉输液教学结束后,进行相同组卷的理论测试,测试内容均为静脉输液的相关理论知识,分为A1型题60题、A2型题20题、A3型题20题,每题1分,共100分。

2.实训考核。两组在静脉输液教学结束后进行实训考核,考核项目为配有临床案例的“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共3个),学生通过抽签,三选一进行考核,考官是由3名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的考核团队,考核标准统一采用广西壮族自治区《55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中的密闭式静脉输液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

3.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静脉输液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给对照组的学生发放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设置8个维度、2个等级,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的满意程度。经UMU互动学习平台后台统计,共发放问卷64份,接到提交64份,完成率100%。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两组学生教学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分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训成绩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理论成绩、实训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由表2可知,满意度调查问卷显示94%以上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法表示喜欢,认为混合式教学法应用于静脉输液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临床护理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显著提高信息化素养和护理操作水平。

三、教学反思

(一)成效

1.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与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在国务院颁布“职教20条”的背景下,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学校中职生大多是初中毕业选择就读,基础文化水平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薄弱,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述、学生倾听或教师示教、学生模仿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平台上的分组、共享、讨论、直播、弹幕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手段让学生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学习,而是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将案例与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相融合,仿佛置身于护理患者的真实情境中,逐步建立临床护理工作思维,为今后顺利适应临床实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混合式教学法实现了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使学生在教师丰富的教学设计中学会自主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与同伴共同学习、探讨新知。由表2可知,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在静脉输液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共享能力和探究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信息化时代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生使用手机的基础上采取相应对策引导或监督学生合理地使用才是上策。目前智能手机上的各类App鱼龙混杂,教师应引导学生选用一些健康向上、有助于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的App。UMU互动学习平台是基于微信功能的学习平台,可随时随地取用教学资源,获取信息便利,学生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构建自己的学习圈,管理好碎片化时间,不断提升自己、提升信息素养。

(二)不足之处

一是UMU互动学习平台的一些功能在应用环境上有局限性,需要网络环境才能运行,而学校用于静脉输液教学的实验室仅有多媒体教室能提供网络,其余两间模拟病房并未实现联网,还需要学校在这方面提供支持,且学生在使用学习平台的过程中手机会产生数据流量,增加学生的费用开支;二是平台功能的局限性,在UMU互动学习平台上传PPT,只能采用网页形式,考试和问卷调查也只能用客观题,而这些都需要其他软件平台的支持;三是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同时具备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目前教研组师资相对薄弱,教师队伍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迎合教学模式的转变。

总而言之,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为静脉输液教学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对这一教学法表示满意。因此,可以在改善网络环境和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其他护理教学项目中,争取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毛艳,张艳培.探讨静脉输液实训教学中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2).

[2]王思敏,王利平,张亚楠.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以内科护理学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

[3]杨丽娟.谈新环境下手机对中职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

[4]王瑞昙,蔡晓东,刘春瑶,等.UMU互动学习平台在中职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0(7).

注:百色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将信息化UMU互动学习平台引入中职卫校护理实训教学的探讨与研究”(2019009)。

【作者简介】韦秀才(1986— ),壮族,广西田东人,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