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讲评
摘 要: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在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进行前置性作业分类分层设计,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讲评,文章通过一个模块教学中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与讲评的案例,分析并总结出目标分类学下,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讲评的原则和策略,为实现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应用性强、实效性强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设计;目标分类;作业设计
一、概念与意义
(一)前置性作业
很多学者根据教改经验提出对前置性作业内涵的见解,如邢美丽认为:“前置性作业是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后,设计给学生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并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主性,努力尝试完成。”孙天山认为:“前置性作业属于学生课业作业的一种,作业的布置时间是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作业内容是教师根据新课的重难点设计而成。”文景又提出:“前置性作业本质上是一种导学、导思性作业,对于学生的课前学习有着指导的功能,设计合理的前置性作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
笔者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与文景的见解有所相同,也有所拓展,相同点在于都认为前置性作业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起到导学的目的,但同时需要兼顾让学生回顾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并且有让学生就即将学习的新课先预习研学,以达到高效后教的作用。
(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根据安德森等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依据其涉及的思维层次或认知行为的复杂程度,由低至高划分为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大类,其亚类总计19个认知活动和对应的行为描述较为精细地拆解了人的认知过程,其中一个认知类别(记忆/回忆)与知识的关系最为紧密,其他五个认知类别与迁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我们从认知的角度理解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学习者的思维活动及学业行为提供了重要参照。
(三)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与讲评的意义
作业的有效应用能帮助学生巩固必要的知识与技能,能促进学生发展学习能力,其中作业的设计与讲评是重要又关键的环节。笔者认为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因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认知发展实际而设,依据目标分类学进行设计,有利于设计出更有层次、能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前置性作业,具体在整体模块教学中尤为突出。
作业的讲评则是在作业的有效布置后,通过不同方式的批改,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实施反馈与重新指导学习的一种教学行为,此教学行为的实施对于作业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很关键。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不同,教师通常会布置不同类型的前置性作业,以达到一定的预期学习结果。依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对前置性作业进行分类,再以此目标主分类下更多具体认知过程指导选择与目标相符的讲评方法与活动对前置性作业进行讲评,把讲评的目标、讲评的方式与途径、讲评再后测,做出彼此相符的行为,这将更有助发挥前置性作业的作用,更能促学和助学。
二、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设计与讲评的原则
(一)融合性原则
在模块整体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融合生活的前置性小任务设计,既为知识的学习铺垫,又能提高任务可操作性。然后,根据前置性作业的目的,它的讲评也应与新授的内容及教师课堂所设的教学情景相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促学和助学。
(二)适时性原则
在不同内容的英语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新授内容都需要布置前置性作业,不同课型的前置性作业和不同目标的前置性作业,可以在一节课的不同时间进行讲评。
(三)适切性原则
根据不同层次目标的前置性作业,应当选择与之匹配的课堂活动进行讲评,讲评的形式提倡多元、多样,并且找准与讲评对象与之匹配的合适的讲评途径很重要。
三、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设计与讲评的案例分析
(一)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目标分析
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M2 Daily Routine模块教学为例,此单元主要围绕时间谈论日常作息,是一个既贴近学生生活而又有丰富内涵可谈的话题。单元中两篇主课文都是对话式文本。其中Unit 3课文主要情景是Jiamin’s mum提醒Jiamin做事情,语言内容涉及时间的问答,时间的表达包括顺读和逆读;Unit 4课文主要情景是一个女士询问和记录有关Jiamin的日常作息情况,看对话内容中问及When do you have class?分析该女士应该不是该校的老师或另有职业。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实际,把语用目标设定为除了会用一般现在时的第一人称去介绍自我的日常作息以外,学生还能在了解不同职业人或不同地区人们的日常作息习惯,能自我制定有条理的、适合自我身心发展的日常作息并写下来。因此,把此模块分为六个课时进行授课,分别为:第一课时词汇课Time to do ...(I),第二课时听说课Time to do ...(II),第三课时词汇阅读组合课Ben and Aki’s daily routines,第四课时听说课Ask about Ben’s daily routine,第五课时主题拓展读写课Different daily routines I,第六课时绘本阅读课Different daily routines II。以下是该模块基于布鲁姆分类学设计与布置的前置性作业:
第一课时词汇课Time to do ...(I)的前置性作业:Write numbers(记录生活中的数字)。目标是让学生能通过联系生活,提前回忆数字的使用,并进行新课相关词汇的准备。
第三课时词汇阅读组合课Ben and Aki’s daily routines的前置性作业:Number game(火眼金睛,找数字规律)。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读、观察和分析数字的规律,回顾时钟上的数字和时间的两种表达方法,让学生能更熟练地在本课阅读与情景中正确运用时间。数字组如下:
(15,____,45,60)
(5,____,____,20,25,30)
(7:30,10:30,____,16:30)
(2:45,5:45,____,11:45)
第四课时听说课Ask about Ben’s daily routine的前置性作业:(1)请用英语写出一些大家每天都做的或经常做的日常活动。(2)现在中小学生近视人数不断增多,肥胖率持续上升,身体素质下降,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作息相关,我们打算深入调查一下。如果你是调查员,你会提些什么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回顾与本课相关的词汇,以及通过分析现今热点问题,先作思考提问。
第五课时主题拓展读写课 Different daily routines I的前置性作业:请访问一个你认为是特殊职业的人,收集记录他的日常生活、爱好等相关信息完成以下表格。
此课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前面已学语言在实际中应用,并以此新课所需的写作素材做准备。
(二)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布置方式及方法
笔者把教科版四年级下册M2 Daily Routine模块教学几个课时的前置性作业分别以课堂研学案的方式发放给学生,研学案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媒介,对学生有明确的使用目的和清晰的学习指引,其中对于学习理解类前置性任务,教师不再进行具体的指导完成,应用实践类前置性任务,教师让学生用提问的方式解疑。
(三)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讲评
笔者在实施教科版四年级下册M2 Daily Routine模块教学时,第一、三课时的前置性作业讲评,教师采用生活观察展示,快速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数字内容;快速引入时钟及时间的表达,采用直观快速反应说的活动,既让学生批量再次巩固新内容,又能为新内容的进一步应用铺垫。第四课时的前置性作业讲评,教师在课的开始通过图示引出话题情景,让学生把课前思考的问题列举板书,然后通过与新课内容对比,把枯燥的课本对话赋予实际的应用意义,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在第五课时的前置性作业讲评,教师主要让学生把搜集的作息,在课的中后段结合新课内容进行综合应用,既能点评学生课前作业的英语应用的实效性,又能节省了因要准备写作素材所要耗费的课堂时间,大大提高了新课学习的效能。
四、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讲评策略
(一)围绕主题教学目标,基于目标分类学,分层设计前置性作业
在设计作业时,遵循总量适度、质量优先;整体设计、体现层次、重视积累的原则,基于教学目标,从内容(任务内容、话题内容)、技能(听说读写技能)、语言(已知)、文化与情感方面精准设计作业,前置性作业类型有词汇作业、语法作业、语篇作业、语用作业。
以上述案例主题Daily routine为例,以下是该模块前置性作业设计流程与作业内容、类型与目标维度分析。
1. 单元视角下,基于目标分类学的作业设计流程如下图。
2. 前置性作业内容、类型与目标维度分析(见下页表)。
基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新授课中能更顺利分步分层解决时间表达的难点,前三个课时笔者所设置的前置性作业主要是学习理解类小任务。为分层逐步达到模块整体的最终育人目标,后面两个课时笔者设置的前置性作业主要是应用实践类小任务。
(二)融合教学情景,基于目标分类学,灵活讲评于课堂活动中
在模块整体教学设计中,每个课时都有一个中心的语用任务或研学任务,并且模块每课时的任务都设立在一个大的情景下分别进行,如模块四下M2 Daily routine的大情景是神奇校车。第一课时,神奇校车把我们带到不同的国度,认识时间的不同,因而需要时间的提醒;第二课时,神奇校车把我们分别带进教材情景Jiamin的生活和小蝙蝠的日常生活,从妈妈与孩子的对话中,反映了我们某些孩子的习惯,让学生做出一定的思考;第三课时,神奇的校车把我们带进Ben的Aki的日常生活,让学生认识有规律的生活和与我们不一样的生活,并学习就生活作息提问;第四课时,因为需要找全国中小学生近年来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神奇校车把我们带进Ben的学校做调查,引入课文情景,让学生在听读任务中作对比、归纳和分析,并继续在我们身边开展调查;第五课时,神奇校车把我们带进不同职业人的日常生活,学生在听读过程中,通过对意义的理解去猜、去找不同,教师通过对比的任务,促使学生关注语言内容和形式,并在任务中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基于模块的情景线,此模块的四次前置性作业,分配于不同的时间进行无痕讲评,第一、三、四课时分别在课的开始进行,以快速反应、快问快答游戏、图示辅助情景引入,提问启示、追问促学的方式把前置性作业在新授前进行展示,这检测了学生的课前准备,在温故的同时,又为新授内容进行有效的铺垫和导入。第五课时的前置性作业,则在课的后段时间结合课堂最终输出任务进行综合应用,而不是单独设立一个活动进行讲评。
(三)支架伴随,培养语言能力
模块各课时前置性作业设计中,应关注搭建“语言的支架”培养学生语言的能力。前三个课时,时间的表达是新的语言点,特别是逆读的两种表达,培养学生能快速听懂和说出时间的能力,学生需要对数字、特别是时钟上的分钟数非常熟悉,甚至还需要计算,因此前三个课时,笔者设计了数字游戏的前置性作业,而所要说出的数字都与时钟上的数字相关,给学生搭建能顺利表达时间的支架;后三个课时,通过设计悬念,促使学生关注语言内容,首先给学生搭建表达内容上的支架,为了更好地搭建此支架,笔者设计了记录生活作息、就现实热点话题提问、课前访问的前置性作业,然后在课堂中通过对比、归纳等任务,教师在新授的同时,一边引导学生讲,一边引导学生互评,以此促使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语言背后的文化,给学生搭建表达形式和表达需求的支架。学生通过教师所搭建的支架,最终有效提高了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能力。
(四)信息技术赋能,多元助力后教和辅导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和其心智发展水平看,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中的学习理解能力是指学习者体验和参与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英语学习学科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讲评以提升学生学习理解能力为目标的前置性作业,适合利用引起注意、观察、联系生活的活动在课的开始进行。
在教科版四年级下册M4 Daily routine的第一、三课时的前置性作业讲评,教师采用生活观察展示,快速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数字内容;快速引入时钟及时间的表达,采用直观快速反应说的活动,既让学生批量再次巩固新内容,又能为新内容的进一步应用铺垫。
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中的应用实践能力指特定学段学习者实际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英语使用者依靠并综合运用英语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交际的能力。讲评以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前置性作业,适合利用前期积累课中展示、课前思考课中对比的活动穿插在课的开始或中间进行讲评。
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情况,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如采用问卷星、企业微信等软件收集学生的回答,能使教师在课前较快速获取全体学生的预习、课前研学情况,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准地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进行后教。
对于结构化、生成性的前置性作业,教师一般需要一定程度的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完成,如以上案例第四课时和第五课时的前置性作业要求,需要对学生有清楚的说明和指引,此时,通过举例子,图文、视频等辅助理解如何完成较重要,但面对面集体性指引,一部分潜能生不一定能跟上,信息技术能实现点对点的辅助指导,让潜能生在家也能再次聆听教师课堂上的指引,而且可以更具体,融合信息技术能大大提高教学和辅导的效能。
五、结语
以主题教学目标为导向,基于目标分类学,在小学英语模块整体教学中设计前置性作业,再结合恰时恰度的讲评,对单元整体目标的推进有显著的作用。通过观察英语前置性作业在课堂上的应用,发现识记理解性,词汇或语法类型的英语前置性作业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方面有较好的作用,探究性、语用或语篇类别的英语前置性作业,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英语课堂教学环节方面有明显作用。
应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把前置性作业结合其预期结果进行分类后,再选取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的活动进行讲评,无论在课的开始或课中进行,都能收到好的导学、导思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堂上讲评前置性作业时,需要以快速高效的方式收集和分析展示所有学生的情况,能更好地助学、助教。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前置性作业讲评的应用,乃至课后作业讲评中的应用有较强的研究价值,这与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和讲评将会是笔者下一阶段重点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美]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修订版)[M].蒋小平,罗晶晶,张琴美,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王蔷,胡亚林,陈则航.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程晓堂.核心素养下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5]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8][英]格里.切尔尼亚夫斯基,沃伦.基德.作业设计300妙招[M].李敏,杨全印,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