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及措施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飞速发展,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工作已成为决定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近些年,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企业应积极采取更有效的管控措施,结合房屋建筑施工特点,改进原有的安全保障与管理体系。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针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及相关改进措施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可对相关从业人员起到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处理措施,建筑施工
引言:近些年,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数量与规模连年增长,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爆发频次也呈现上升趋势。行业统计显示,房屋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已接近矿山行业,产业安全保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施工人员、作业器具、作业环境等等,因此,相关企业与从业工作者应从这几项基本点入手,具体分析造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1.人为因素
行业调查显示,人为因素是造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根源,具体在施工方面,可分为如下几点:
(1)施工人员存在错误操作现象,忽视现场各项安全管制措施,未能充分理解安全保障施工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忽视安全警告等。例如,施工人员在未获取许可的条件下随意使用施工升降机、随意关停通风设备、随意移动安全保护措施、酒后施工或违章驾驶机动车等等。
(2)施工人员缺少安全保护措施的使用与保障意识,随意拆除安全装置,现场安全措施存在缺陷,相关维修工作未能及时跟进,现场作业环节使用的设备不够合理,抑或是直接使用无安全装置的作业设备。
(3)现场管理人员未能对各类施工材料与设备进行安全管理,材料存放位置不当,材料堆放高度过高,存在爆炸或起火风险的材料未能进行妥善保护。
(4)除以上几点外,施工人员经常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机下停留、机器运转时进行维护作业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施工安全保障能力大幅下滑。
2.物品因素
物品缺陷也是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施工现场实际特性,物品缺陷因素可分为如下几点:
(1)作业器具本身存在缺陷,如吊篮前后支架强度不足、塔吊等升降装置刹车失灵、各类器具长时间存在带病运转、设备安全维护工作未能及时跟进、吊运环节使用的钢丝绳等装置与吊物重量不匹配等。
(2)作业现场对于器具的使用与保管存在不当现象,施工期间所使用的工件、材料以及其他物品等未能进行合理规划,设备摆放位置存在安全风险,如外脚手架防治钢管、钢筋等材料,存在爆炸或起火风险的材料未能放置在安全区域,现场配电系统缺少合理的保护机制等。
(3)物品对应的作业方法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经常存在交叉作业现象,若现场施工管理不够规范,很多物品的使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施工人员在拆除脚手架期间,其作业垂直方向上存在其他工作人员等。
(4)施工作业期间,工作人员需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具,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很多管理者与工作者未能配备手套、护目镜、面罩等保护器具,安全管理人员也未能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及时制止。
3.环境因素
房屋建筑施工经常处于室外作业,因此,气候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安全保障工作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很多施工企业与管理人员在施工环境处理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与管理能力,现场作业隐患未能及时排除,安全事故发生频次连年增长。综合而言,房屋建筑施工环境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可分为如下几点:
(1)施工作业空间有限,且空间内部存在大量建筑材料,工作人员经常面临缺氧或其他有毒气体的威胁。此外,狭窄的作业空间也让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大幅上升,如各类地下管道、涵洞、地下室等。
(2)施工团队在作业面空间管理方面缺少统一规范,施工作业面杂乱无章,施工作业期间未能充分考量气候环境变化对作业安全的负面影响,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了解天气状况,施工作业安排以及现场环境管理环节存在诸多不足,这些现象也会导致作业安全事故频繁出现。
二、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有效应对措施
1.人为方面
为解决人为因素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体系的负面影响,建筑企业应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安全作业思维,提高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纠正不规范施工现象,提高人员对技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深度。班组教育方面,建筑企业应注重班长管理意识的科学塑造,时刻坚持安全管控,积极开展各项技术培训与指导,班长与班组成员需要紧密配合,正确进行各项作业避免出现失误。针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应从制度规范角度入手,明确作业准则,注重典型案例解析,注重专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制度管理方面,应从现场监管的具体需求入手,注重奖惩制度的全面形成,注重安全管理。此外,安全管理工作应配合实施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并建立现场作业监督体系,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以及安全风险。针对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存在的安全不作为现象,企业应给予一定的惩罚,而那些安全保障优秀员工,则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从而形成更积极的企业安全生产风尚。
2.物品方面
施工现场物品管理方面,建筑企业应建立起完整的材料与设备管理方案,依靠有效的制度章程,有序开展现场作业物品管控。
(1)施工作业器具方面,施工人员应在使用前进行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器具存在故障,抑或是存在破损或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不得擅自进行处理,任何存在问题的机械器具都不能投入作业现场。施工团队应定期对这些器具设备进行养护,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分析器具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及时排除隐患,确保每一种设备均可时刻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针对防护器具与装置方面,应做好全面且细致的安全检查,不能存在任何疏漏,尤其是各类存在掉落或漏电风险的装置,应确保每一项安全防护措施都能落实到位。
(2)施工材料存放方面,工作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材料存放机制,针对材料类别与特性不同,实施更具应用价值的存放模式,避免工件材料出现掉落,避免物体能量被意外释放,如势能、化学能、电能等等。
(3)人员保护方面,施工单位也要明确各类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方式,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均要佩戴安全器具,明确落实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定,并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均要正确佩戴,并避免因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而出现安全事故。
3.环境方面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保障体系影响很大,尤其是自然环境方面,若施工单位未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将无法避免。雨雪天气条件下,施工作业面将出现湿滑现象,其直接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强风天气条件下,房屋建筑外部搭设的脚手架以及各类未能有效固定的器具都可能出现脱落,且这种现象极容易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夏季高温条件下,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作业十分繁忙,一线施工人员在高强度作业环境下,很容易出现中暑进而引发晕厥,而这种现象在高空作业阶段很容易带来惨烈后果。大雾天气条件下,现场作业视线将受到干扰,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此外,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着光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若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很容易导致施工人员患上职业病。针对以上各类问题,施工单位应一一做好防护与管理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科学开展各项作业保护措施,消除现场作业风险与隐患,不断完善人员保障以及安全施工作业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保障工作需从现场具体风险根源角度入手,针对性建立完善且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注重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并对原有的安全保障制度进行改进,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风尚,从而促进我国房屋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旭东.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及措施分析[J].安徽建筑,2022,29(03):180-182.
[2]常启忠.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01):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