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分析

炫动漫
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思源实验学校?561300

摘要:小学是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发展的加速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发展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和行为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造成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使小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就需要从改善这三方面环境方面着手,使其不断地加强心理适应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其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近几年,由于社会大环境的不稳定,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小学阶段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黄金阶段,对小学生加强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和教育,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心理问题不仅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学校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家庭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的观念、为人处世的态度、价值观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他们。父母与老师都应注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功能,是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给小学生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总体可以归结为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孩子的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关系。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结构的不稳定和缺乏家庭角色,会导致儿童出现各种情感问题,影响其心理健康。家庭气氛在家庭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价值观等,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过于溺爱,会造成孩子的生存能力下降,从而形成某些不良的习惯,从而形成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如果父母常常否认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对自己的孩子打骂,那么,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而且很有可能导致他们的自卑感。

2.学校环境

在小学生时期,学校因素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学校的建设环境、教育指导、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良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室、宿舍空间狭小、活动场所少、健身运动场地少、食堂以及学校卫生条件差、缺少生态绿化等。教育指导思想上的误区,造成了学校对知识的重视而对道德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学校盲目追求高升学率,使学生长期处在精神过度的压力之中,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心理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最好的条件,然而一些现象不仅没有能引导学生的正常行为,反而会给正常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例如,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和无聊,或者与现实生活和社会不符,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追求分数的目标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极易产生心理问题。此外,如果教学一直坚持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反之,过于重视学习成果,不尊重其个性,使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为其留下心理阴影。

3.社会环境

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其心理健康程度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这方面,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经济生活环境是最首要的影响,社会竞争激烈、收入差距也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等,让人们出现了不平衡心态,社会的信任感、安全感出现危机,上述这些都是造成焦虑感的因素。作为成年人,这样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是社会意识的影响,个人在追求群体利益的背景下下,个人的行为都是以集体为中心的;反之,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疏导,很容易引起个人的思维混乱、自我意识的缺失,从而产生抑郁、社会恐慌等心理问题。此外,大众传媒以及社会风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大众媒体正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活的重要内容,除了正面内容之外,媒体中还传播了一些负面内容,这些内容很容易扭曲孩子的价值观,污染孩子的心理,从而导致模仿,甚至是直接的错误。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激发个人的自立、自强、积极进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品质。而不良的社会风气,会侵蚀人的心灵,消磨人的意志,甚至引发某些违法的事情。

二、措施分析

在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合力。家长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的建设,给孩子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结构,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快乐健康的家庭氛围。同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采取适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心理辅导活动,有规律性地给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组织心理讲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发展意识,预防不良行为和情绪的发生。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学校附近的环境建设,强化对网络市场的监督,利用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规范大众媒介的发展,发挥大众媒介在传播正能量以及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小学生心理发展营造一个干净、健康的大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的重视。各方要从精神和物质上加以改善,重智重德,注重全面发展,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加强正面的心理辅导,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范海荣.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2(08):91-92.

[2]杨红.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幸福家庭,2021(15):159-16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