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形助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炫动漫
邵东市昭阳小学 4228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识记,并能顺利地解决问题。“以形助数”是一种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它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本,它可以应用于数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课程中,并将“以形助数”的理念应用于教学中。

关键词:“以形助数”;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数”与“形”这两个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数”是指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数学术语、数学符号、数学公式和数字表达形式;“形”并不只是几何学,它还包括各种图像、实物教学资源,还有利用它们来表达数学知识的方法。数字组合是指以“形”为“数”,以“数”为“形”,以“数”为基础,以数与形的对应与转换,是小学数学的基础。

一、以形助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数与图形是数学领域中最基础的两个问题,它们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互相转换,从而产生了“数形”的思维方式,这在学生的学习与探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理结合的思维方式具体可分为三大类:形助数、形助数、数助形,以形助数的思维方式,以形助数的思维方式,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具体化、简化。由于儿童的年龄所限,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他们在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和问题时,只能依靠具象的、感性的材料。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形辅数的思维方式,能够为学生掌握和掌握数学知识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手段,清除认知障碍,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现状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往

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温习和技能的训练。在某些特定的问题上,不注意向老师求助或指导。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差,老师们也不能很好的掌握他们的实际状况。学生的问题逐步累积起来,导致他们对学业的兴趣和动力丧失。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指导同学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与同学们成为同学们的好伙伴,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更加准确。

(二)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关注

数学知识是一项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没有了兴趣的支持,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性等问题放在首位。然而,有的老师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只想着怎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课堂的质量,保证课堂上的学习效果,使他们的考试取得优异的分数。

三、基于双减背景下“以形助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以形助数,推动学生思维形象化

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由固定的思维方式转变为抽象的思考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由于数量关系的复杂性,需要学生弄清数与形的关系,并善于运用图形来解决问题,并能很容易地推断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对数字关系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各个因素的联系和混淆,特别是在回答两辆汽车从相反方向行驶时,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和距离。比如,分饼是一个典型的分数加减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绘图策略来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为便于学生了解,可以用一个圆圈来代表一个蛋糕,并按题意划出各点的分解线,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解题的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

在小学数学中,图形是最常用的基础元素,长方形、三角形、周长、面积等都是数学领域的重点,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复杂而复杂的图形,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从而达到一种由特殊到普遍的思维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公式、规则等多是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遇到问题变式时,学生很难灵活地使用,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三角形的面积”,老师在讲解完三角形的特性和具体的计算公式后,就可以把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和公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从而提高整体思维的质量。又例如,在“矩形的圆周”课程中,老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手段,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谈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观察,并将其与乘法相结合,从而得出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数描形的探究特点更为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三)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概念进行了细致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成”的教学要求,即:教师以数学的观念为依据,以具体的事物或事例为依据,激发学生探索共性,掌握规律,使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数学的概念,为数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这一需求,作者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形辅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比较和发现数学的概念。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前,作者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数学模型来直观地展示计数单元的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作者采用了数小棒、计数珠等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100以内的数字序列,从序列的角度出发,认出100以内的数。在此基础上,作者着重运用计数珠来指导同学进行操作,通过直观的几何模型来建立对100以内数字的真实含义的认识,从而达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放置一个小方形模型,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计数单元的相互关系。

结语:

总之,数形组合的运用可以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提供更为生动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掌握知识,从而建立对数学的自信。

参考文献

[1]蔡礼枫. 以形助数,把握概念本质——"认识小数"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数学之友, 2017(20):3.

[2]王姗. 以形助数,化难为易——"以形助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数学大世界:下旬, 2021.

[3]於小勇.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43-144.

[4]陈红霞.以形助数 化难为易——试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0(3):17-1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