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推进幼儿园编织课程开展的对策
摘要:坚持幼儿主体的编织课程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构建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必须开发适应幼儿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的编织课程,不断优化编织课程的教学形式,为幼儿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课程指导,以此提高编织课程的效率,为幼儿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编织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从现实实施状况来看,传统的民间编织课程并不能直接引入幼儿教育。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要适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如此才能提升编织课程的效率,促使编织课程的教学价值得到真正体现。
一、思索如何开发适应实际情况的幼儿编织课程
幼儿园教师在开发和设计编织课程时要坚持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也要分析幼儿已有的生活实践和动手经验,同时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开发适应的编织课程。从现实的教育状况来看,本园在编织课程的教育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幼儿也在一段时间内掌握了动手经验,从能够结合生活材料进行编织到尝试用绳和纸进行系统编织。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手技能和编织技能得到了有效发展。所以基于这样的实践情况,幼儿园教师在开发新的编织课程时,要选择符合幼儿能力状况且能激发幼儿潜力和兴趣的课程内容。其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编织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幼儿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其与同伴合作、互动能力的成长。为此,在编织材料的选材方面,要将绳和纸作为主要的编织材料,并以不同的美术材料和生活常见材料作为辅助,以此开展编织活动。例如平结变化、万字结、双万字结以及凤尾结。还有纸编中的穿编、三股编等等。此外,因为编织课程是为了幼儿教育而服务的,所以还要注重其与五大领域的融合,以此促进与幼儿园现有课程的有效衔接,将其巧妙地结合在日常教学中。例如本园就结合实时开展的主题活动“四季狂欢”设计主题编织活动——万字结《春季花儿开》《夏日五彩树》《秋叶》《冬雪》等等;还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动物世界”设计主题编织活动——穿编《螃蟹》《可爱的动物》等等。[1]
二、科学实施编织课程的对策分析
2.1优化形式,奠定基础
2.1.1集体教学
幼儿园的编织活动通常以集体教育的方式展开,指导者通常是两位幼儿教师,有的时候也可以是“巧手”的幼儿家长,他们可以凭借亲子活动的机会参与到教育指导中。而编织课程的授课形式主要是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根据要传授给幼儿的编织技能,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趣味的编织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编织的欢乐中,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同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掌握编织技能,教师在教学和示范中还要提供编织的步骤和图示,比如手绘过程图、照片、动图、教学视频等等。还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不同层次的练习材料。例如在穿编活动《汽车》中,在材料的提供方面,老师为幼儿们提供了粗细平均和粗细不一的彩色纸条,也有剪好的汽车车型半成品、车轮的现成品,还为幼儿提供了彩色卡纸,供幼儿随意设计剪裁,以此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2.1.2编织角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专门的编织角。要注意的是,材料必须全面,还要关注幼儿已有的编织经验是否能够得到巩固练习。这是因为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兴趣幼儿的编织需求。例如,在幼儿手下,一些彩色的珠子和中国结绳,可以编织成好看的挂件和精美的手链;而结合毛茛、彩绳,可以制作出灿烂的皇冠;珍珠和皮筋绳则可以结合做成漂亮的发饰;纸带也可以编织不同的卡通图案,还可以成为立体的星星。在这样的编织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十分高涨。
2.1.3亲子学习
在幼儿园教育中,除了在家长半日活动中引导家长参与编织指导,幼儿园还倡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和幼儿一起参与编织。传统的手工艺术本身就很注重口手相传,编织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延续和发展的。所以幼儿园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编织,同时结合作品展示或是网络平台来进行交流和分享,比如在本园就举办了新年的编织作品大秀,以家乡“大美坪田”为主题,指导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亲子编织,进而完成符合主题内涵的首饰作品,这也是幼儿经验的运用和积累过程。
2.2教学指导
2.2.1儿歌记忆
经过教育实践证明,儿歌可以有效培养早期幼儿的学习技能,朗朗上口的儿歌口诀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并促使他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参与编织。比如,在学习万字结时,教师就可以选用儿歌:一条线对折,左边再绕个结,右边又钻进去,接着再来绕个结,左右交叉钻,钻过那个结,拉拉紧,收收好,就是一个万字结。
2.2.2图谱示范
在幼儿园编织活动中,除了集体教学和教师手把手示范,最常用的就是图谱示范。简单的编织图谱既可以给幼儿传递编织的方法,又比较直观,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还可以根据不同编织的特点和不同幼儿的学习状况设置一些手绘的图谱、操作步骤的照片、连续式的动图以及详尽的编织过程视频,以此让幼儿在实践中可以参照学习,促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参考使用。
2.2.3一对一指导
在幼儿编织活动中,幼儿想要尽快掌握技能,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一对一指导。这里的一对一可以指老师在幼儿编织实践中进行观察和个别指导;也可以是家长在家中对技能落后或是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针对指导;还可以是同伴指导,更有利于幼儿接受,也能够促进指导者的自信心建立。比如在纸编《飞机》活动中,有一个小朋友是最早掌握用彩色卡纸条进行三股编的幼儿,看到同伴的成就,其他幼儿都非常崇拜和羡慕。接着在教师的鼓励下,他多其他同伴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在他的示范和指导下,其他同伴进行观摩和操作,也很快掌握了这个技能。
2.2.4难度调节
尽管孩子们都是处于相似的年纪,可是他们的能力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他们的编织技巧学习也有快慢,所以说,设置相同的难度明显不适应实际状况。在设计好活动之后,老师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应该对不同儿童的需求进行考量,在材料上呈现困难的阶梯,让孩子们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充分体现学习自主性。
2.2.5环境教育
轻松玩耍的编织空间——墙上、楼梯、编织角、幼儿活动室等都可以用上编织装饰,让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编织,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对此感到亲切。除此之外,还可以融合传统编织艺术,如草编艺术、竹编工艺等图片、实物和工具等内容,经过仔细地设计,将它们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起到熏陶感染的作用。[2]
三、结束语
民间传统编织文化来源于自然,运用于劳动,现如今存在的各种编织文化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其所用到的材料比较常见和简单的,但其形式和种类却丰富多彩,再现了不同地域劳动人民的审美和文化特色。基于此,幼儿园将编织课程纳入日常教育,适应新时代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背景,推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学习和实践中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继而促进他们的传承,最终推动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铭妍.中班幼儿编织特色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J].教育界,2020(24):78-79. DOI:10.3969/j.issn.1674-9510.2020.24.044.
[2]王佳蓓.幼儿编织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挖掘和作用管窥[J].中外交流,2020,27(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