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简便计算

炫动漫
重庆市黔江区新华小学?重庆?黔江?409000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计算中学生根据相关算式的特点,依据运算律或性质,在不改变计算结果的前提下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计算达到简便易算的过程就是简便计算。它是“数的运算”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西师版教材中有关“简便计算”的内容从四年级上册就开始安排。简便运算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内容,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而且它能化繁为简,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简便计算的类型繁多,时常导致学生该用时没用上,不该用时又乱用一气,导致,错误连连。能处处留心数的特征,,可以简算处便能运用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成为广大师生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口算是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般口算比较好的学生,他对简便计算的掌握也比较好。例35+45+55,口算好的学生都先算“45+55”,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从左到右计算;又如,四年级数学上册一道简便计算题:25×28.口算不好的学生只能通过笔算,口算比较好的学生都会想到25×4=100,所以他们都会使用25×4×7进行简便计算。俗话说:“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首先每天都要坚持口算训练,每节数学课都需要3~5分钟进行10道题口算训练,训练时尽量不动笔,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还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进行出题口算训练,让学生对那些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等于整十、整百、整千的算式一看就知。口算训练做得多了,口算能力提高了,反应也就快了,这样计算的正确率就高了。

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是简便计算的主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必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举例比较各种运算定律的表示方法。在运用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律以及性质和规律。这样在简便计算当中才能应用自如。

简便计算习题类型繁多。从小学数学教材来看,常见的大致可分为六种类型。

(1)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这两种方法主要是在加法算式当中运用交换加数位置或两数结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例如,41+56+59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1+59+56100+59=159;又如,36+28+72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36+(28+72)=36+100=136.这两种运算律又可以同时使用,如3.5+2.9+6.5+7.1=(3.5+6.5)+(2.9+7.1)=10+10=20。这些要求教师要教学生善于观察题目,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形成凑整意识。

(2)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计算。在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前,教师要教学生识记5×2=10,25×4=100,25×8=200,125×8=1000这些算式。因为这些算式常常出现在乘法四则混合运算中,而且它们都能相乘的整十、整百或整千。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常常出现在简便计算习题当中。例如,4×23×2.5这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2.5×23=10×23=230;又如,41×8×125这可以利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即:41×(8×125)=41×1000=41000

这两种运算律又可以同时使用,如25×4×8×125=(25×4)×(8×125)=100000.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学生注意观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种题型又可以分为几类。四年级常见25×(100+4),55×102,46×99,12×46+12×54,99×25+25等题型;五年级常见0.45×7.5+0.45×6.5,3.12+3.12×99等题型;六年级常见 × + × ,36×( + - )等题型。这些题型较多,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要善于教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才能灵活运用。

(4)运用减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种主要是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面两个数之和的计算。即:256-63-37=256-(63+37)=256-100=156.还要注意它的逆向运算,如238-(138+50)。

(5)运用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种主要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面两个数之积的计算。即:300÷25÷4=300÷(25×4)=300÷100=3,还要注意它的逆向运算,如480÷(48÷2)。

(6)运用拆数移补转化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365+206=365+200+6=565+6=571;428+99=428+100-1=528-1=527;25×32×125=(25×4)×(8×125)=100000

各类简便计算题型区分好了,学生对简便计算有了很深的理解和清晰的思路,就能够灵活运用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将硬算化为巧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体验计算的乐趣,养成严谨细致、灵活巧用的学习习惯。

从错误中纠正错误,重视错题的改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错例,及时分析比对大多数孩子都有的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以错为练,在变与不变中,探寻“病根”,对症下药,杜绝反复出错,达到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宽容错误,更要将“错误”视为一种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有效教学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运用。

多年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典型错例如下:

①25×(4+8)=25×4+8;②25×99=25×100+1;③932+298=900+32+298

①80÷4+80÷6=80÷(4+8)=80÷10=8②22+78×5=(22+78)×5=100×5=500;

精心设计简算练习题,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一些相关的简便计算习题,经常让学生训练,加深对简便计算题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减少厌烦情绪,增强学习兴趣,使简便计算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简便计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计算多样化的具体体现,是学生运算技巧的综合反映,是计算题中最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然而在教学中,只有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大力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这样才能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