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学校学生学情梳理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实践经验

炫动漫
贵州省凯里市第十三中学?贵州 凯里?556000

摘要:初中数学学习对学生一生的思维十分重要,每位学生都应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思维得到培养,培养过程当中主要基于课堂学习,我们面对的学生差异化较大,教学过程需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还要考虑思维成长的过程。基于学情开展课堂提问对于我们异地搬迁安置学校学生学习数学十分重要。

关键词:易地扶贫安置学校    学生学情   课堂提问

巩固国家脱贫成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教育人,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提升学习兴趣,是很有必要的,工作才显得更有意义。异地搬迁学生学情在当下需要去了解研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找到存在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基于学情梳理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很有必要,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开展课堂提问,解决了学困生学习的难题,帮助学优生重新构建知识的板块,从知识的形成到延伸、到实际应用这一主线明确,让知识学习过程有梯度、有深度。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

1.提问的次数过多

提问是为了加强学生思考,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引用,问题的去向很重要,有时候,老师在课堂是一直在问,但是问题都是简单的,一问学生就能回答,老师一味追求这种氛围,问题与教学目标没有必然联系,一节课都在基于简单的粗浅问题上饶,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成长性。没有关注到数学教学的严谨性,逻辑性,提问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认真准备,有计划、有目标的提问。

2.提问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环境不足

异地扶贫搬迁学生成长具有特殊性,小学是在村小、镇小等完成的,一下子来到城里上学,成长环境发生改变,学生心理有一定的波动,学校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很重要,要具有包容性,鼓励性,而且学生父母因为知识能力水平有限,对于学生数学作业的辅导、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难度,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特别是进入初中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此时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关注学生成长环境就很重要,数学课堂提问要对学生一生带来正能量的影响。

3.提问方式过于单一

提问不能“一刀切”,统一标准模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优秀生,“吃不饱”;对于中等生,刚刚好;对于困难学生,够不到。如果老师在不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提问。长此以往,课堂提问将会失去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巩固课堂所学、增强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功用,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对于异地扶贫安置点的学生开展课堂提问研究,基于认知差异明显,做好课堂提问、梯度性的课堂提问显得更为必要了。

4.提问的内容与所学知识联系不强

课堂提问要有单元的全局性,学段的全局性,学科的全局性,很多时候上课教师在提问时常常是遇到某一题,就以某一题问一下,下一题又是新的问法,这是在备课时没有关注新授知识、与习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内在关系,没有关注课堂提问的前后逻辑,随意性很大。实施基于学生学情的课堂提问,能有效缓解这一难题。

5.提问时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的不足

学生的认知是在不断提升的,有些学生可能慢一点,可能领悟的程度浅一点,课堂提问假如一刀切,某知识点这么简单怎么学不会,把以前小学的知识全部不要了,都忘掉。重新来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不可取的做法,这样的教师教学过程是忽略了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极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接下来就到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方法同样不可取,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明显。数学思维得不到培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

二.基于学情开展课堂提问的策略

1.提问要基于学生成长环境

基于小学已有数学知识的形象认知,作为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启迪和课堂引入的撬板。抓住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主线,深入研究小学到初中数学知识的层次感,由形象到抽象的延伸,讲好新授课。研究发现开展并实践好学生需要达到的基础型、提升型两个层次的课堂提问。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乐于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2.提问时要考虑全班同学的整体水平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课堂提问就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既要关注优生的培养,又要关注后进生的提升,特别是保障中等生学习效果不滑坡,对于每个学生的学情,教师心中底数要明确。实践发现可以运用基本提问——变式提问——综合提问,这种提问主线,不同学生可以到达自己所能够得到的数学学习目标。

3.提问时要善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这些学生在校是以寄宿制的方式学习,学生父母不能做到适时监管,监管职责就落在我们的老师身上。进入初中数学知识的更加细化和深入,很多学生力不从心,有排斥的心理。实践发现此时的课堂就更需要调节,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开展深入的学习探究,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了解本班学生家庭情况、是否单亲、孤儿、留守儿童、学生性格、父母对教育的态度等,运用鼓励正能量引导形式,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平等、民主的情感氛围中以数学阅读、生活情境、数学思考等模式提问,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主观能动性高,学习效果明显。

4.提问的方式要多元化

提问的方式多元化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优化了思维品质,实践发现,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开展多元化的数学课堂提问,能丰富学生数学的思维广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数学核心素养。

5.提问的内容要基于学生综合学情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风向标,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学情是我们教师一生都要研究的,学生是发展的、变化的、成长的、有个性的独立个体。我们常常是静待花开,但是有的花她就是不开,或许她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数学课堂提问的内容要基于学生综合学情为教学目标服务,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育人服务,人人都能获取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同晶.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9(07):96.DOI:10.16704/j.cnki.hxjs.2019.07.063.

[2]贾宏宇,钟立楠.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为案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2):111-114.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20.02.023.

[3]何红东,刘金娟.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214-21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