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究流行音乐融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摘要:音乐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流行音乐是一种广泛流传的音乐类型,它源自摇滚乐,后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是与美声、民俗并立的音乐派系。其特点是它的旋律简单易懂,曲调活泼,歌词简单易懂,而且容易让人记住。新时期下,我们应认识到流行音乐对于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加以利用,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本文首先探讨了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积极意义,着重探讨了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能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流行音乐;音乐教学;小学教育;教学策略
音乐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能能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流行音乐是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之一,它因其简洁、通俗的歌词,节奏规整、曲调平易、语言通俗易懂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流行音乐对于少年儿童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好流行音乐,充分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所有音乐教师必须深入探究的课题。从传统音乐教学角度来看,流行音乐具有消极的不利影响,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形式,正视流行音乐带来的冲击,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利用其优势服务于音乐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融合的积极意义,并着重探讨了有效的运用策略。
一、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的意义
(一) 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流行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它们更加有趣、活泼、充满活力,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比起传统的音乐形式,它们更容易让人投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流行音乐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因为它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比如流行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和弦等,这些元素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索音乐的世界。流行音乐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从而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
流行音乐能够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因为它拥有节奏感强、旋律优美、和声丰富、旋律多变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欣赏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流行音乐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更加灵活地运用音乐元素,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流行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流行音乐 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最有效有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教师将其原因归结于学生自身原因。但从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来看,即便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喜欢听或者哼唱流行歌曲。所以学生不是对音乐缺乏兴趣,而是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没有兴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流行音乐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1]比如,在利用流行音乐设置课堂导入情境,让学生以较为熟悉的流行歌曲创设情境,然后在引入音乐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互通性。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无论任何演唱形式或风格,都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才能唱好,而音乐课堂就是学习基本音乐知识和技巧的,这样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学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科学选择流行歌曲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
流行音乐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最主要因素是很多流行歌曲表达的情感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选择具有积极、健康、正向情感因素的流行音乐,这样才能不偏离音乐教育的本质,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近两年在儿童群体中传唱度较高的歌曲《孤勇者》,从歌曲内容和情感上来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在选取流行歌曲时,应符合基本原则,以保证教学有效性。首先,目标性原则。流行音乐的运用目的,是辅助音乐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第二,可接受原则。选择流行音乐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在确保情感健康的前提下,选择旋律、歌词简单易懂的歌曲,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第三,代表性原则。所选歌曲应具有某一风格、某一时代或某一形式的突出特点。这样教师能够以点带面,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而且代表性的作品,往往知名度更高,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注重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引导
流行音乐能够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生活化色彩,使人们在歌曲中产生了情感共鸣,直击心灵。所以,流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应把握两个特点:一是生活化,贴近现实生活,二是情感真实且丰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流行歌曲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和思想的引导,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世界观。例如,情歌是流行歌曲中最习以为常的题材,很多教师对这些爱情歌曲“谈虎色变”,原因是认为男女之情不适合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怕对他们形成不良引导,对有关“爱情”歌曲采取一律封杀的应对策略。[2]其实爱情是人类情感中很重要的一种情感,是积极的、健康的情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我们应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这些情感,对他们进行正向的、积极的、健康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作用日益凸显,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不是任何个人能够对抗的。从流行音乐的特点来看,与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相通之处,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流行歌曲中表达的意思,也容易让他们进行模仿。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正式流行音乐的冲击,利用其积极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音乐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萍.流行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J].教育艺术,2017,No.271(07):45.
[2]王悦.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