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探略

炫动漫
利川市第二中学?445400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在不断改革创新,高中生物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一定的科学特点,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师应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主要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究分析,旨在为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德育渗透;生命观

引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以德育为先,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思想,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究分析,旨在为推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一、 渗透生命观教育,培养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当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具体来讲,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生命观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保护意识。

例如,在讲解“基因工程”时,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我国生物科研成果的实例来向学生渗透生命观教育内容。如在讲解“杂交水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解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技术的发展历程来进行德育渗透。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从而促使学生了解到基因工程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增强作物抗性、增加作物种类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教学过程中对生命观教育内容的渗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使他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 利用生物学知识,增强学生科学精神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新课改背景,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应注重利用生物学知识,增强学生科学精神,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为例,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且让学生思考一下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应如何解决呢?”另外,教师在开展德育渗透时,还应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遗传与进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比如:父母是“高矮胖瘦”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遗传现象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都与遗传有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比如在讲解《DNA的结构和复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图。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个模型图,并且通过阅读教材相关资料了解 DNA是由4条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提问:“DNA为什么是双螺旋结构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三、 依托信息技术,丰富德育渗透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模式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德育渗透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生命之初》一课中“胚胎发育”相关视频内容。该视频主要讲述了胚胎发育过程,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了解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教师可结合该视频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总结出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生命之初》视频内容。该视频主要讲述了人的一生是怎样从受精卵逐渐成长为胎儿、儿童、青年、成年等人生阶段的变化过程。通过观看该视频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生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也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生命成长是多么的神奇与伟大。

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或者公园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当地的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当地居民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绿色家庭”创建活动中来。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活动,比如,让学生到农村或者郊外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和价值观培养。教师应不断总结与反思,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育人思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董妤.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措施研究[J]. 试题与研究, 2021, 000(019):P.1-1.

[2] 赵晓丽.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