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讨

应急媒体号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摘  要:为了响应国家“工业4.0”的战略规划,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理念也势必进行革新,作为产业内的中流砥柱,高职院校高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素养与价值观念自然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压舱石”。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将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工匠精神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支持,必将成为高职学生走向社会,投身制造业的重要资质,使其能够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引言: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各产业对人才核心素养全面要求的客观总结,是衡量人才职业素养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的学生将作为技能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爱岗敬业、立足实际、谋求创新的品质也将对其职业素养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未来服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就本质而言,工匠精神是脱胎于传统工匠职业素养的深刻总结,工匠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从业者的主体地位,并能够依据时代内涵与我国工业发展趋势作出适应性变化,具备实践性、创新性的特征[1]。与此同时,其深层次的内核,精益求精的治业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也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联系密切,因此,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一、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关联关系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对学生或是从业者的工作质量、工作精神提出要求,还会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政治素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而思政教育的目标也是为学生树立优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众多观念的综合作用,助力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可以说,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因此,二者具备融合的可行性。与此同时,立足实际,强调人才素养发展的工匠精神,也契合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思政课正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二者有机融合,也是教育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教育实现“完人培养”与社会价值导向均衡发展的完美路径。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1.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思政课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授课教师应当有宽广视野、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时效性,增强社会适应性,将工匠精神的内核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深度融合,在对应章节、板块的教学中强化二者的关系,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与课程结构设计,实现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发展。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将职业道德中择业观和创业观作为抓手,将工匠精神作为就业、创业的先决条件与必备素养,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的同时,为其具体发展提供指导。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邀请企业的工作人员或已入职的毕业学生以“工匠”的身份走入课堂,为学生们生动地呈现何为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树立良好榜样。

2.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育部分

在“大思政”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为高职院校课程教育融合新时代工匠精神带来了机遇,工匠精神得以将“课程思政”部分的内容作为切入点,深入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素养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况且,作为技能工作的指导精神与核心理念,工匠精神本身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契合度较高,使其能够轻松地融入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

3.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编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材

相较于在“课程思政”中或是思政课堂教学中引入工匠精神,于高职思政教学的教材中插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以章节的形式呈现更具系统性,能够弥补“碎片式”“插入式”教学的缺失。在编创教材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实践为导向,理论为基础,力图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以实例的形式展示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以诚挚的感情与生动的故事感化学生,使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积极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开展带来便利[3]。除此之外,应当灵活运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二维码等形式对PPT、视频教学内容进行压缩并填补至教材中,提高工匠精神教育的表现力与实效性。

4.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纳入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促进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检验教育成果,高职院校也应当依据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而言,校方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问、课外调研等形式,把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具体成果对现有教育手段及形式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保证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

三、结语

客观来看,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已经跳脱出了产业精神、职业精神的范围,成为了契合我国发展潮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重视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育部分,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编入思政课和专业课教材,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纳入课程考核体系,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为各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帮助,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露, 罗明飞.新时代涉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课程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80-282.

[2]张继宏, 刘健.试谈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以金肯学院建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为例[J].文教资料,2021(4):92-94.

[3]唐欣然, 张季云, 阚志霞.新时代“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0):76-77.

姓名:周莹 出生年月:1986年2月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龙口市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一般课题

课题编号:HZJG2021109

课题名称: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