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
摘 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HSMS)是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员工安全健康进行保障的一整套统一化,程序化科学管理方法。旨在降低员工等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完善企业行为,增加企业效益,有利于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国有企业应用体系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使企业管理更进一步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持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健康安全管理;职业病;问题和对策
引言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速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伴随而来的也是职业病的些许危害,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十分必要,本文就针对职业健康管理的危害及其对策来进行分析。
一、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1.缺乏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不能够具体的去辨识。辨识过程中没有进行全员参与,无法集思广益,仅有几个人凭想象准备、编者未必了解公司各工艺环节和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未必按照同类型企业危险源清单简单更换和修改。编撰出的危险源清单一般内容不全面或有缺陷,未对本企业体系建设发挥应有作用[1]。如:某建材公司以采石、碎石、建材运输为主业,装备发电设备、发电机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矽尘、噪声、运输车辆废气为主,未确定用于发电的汽油、噪音、废气。
2.风险评估不够精准
结合对原危险源的识别,公司风险评价的不准确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风险评价指标等级的设置有不尽合理之处,造成风险评价的最后结果出现错误。其次,在评估中没有考虑到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客观现状,导致风险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有很大的距离[2]。例如:某企业原危险源清单上,“工作时未佩戴劳保用品”这一事件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五级风险最低等级,同时该企业曾多次出现职工因未佩戴劳保物资造成事故。如:某厂大宗气站工程产氮气,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噪音。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主要以噪声为主。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噪声分贝平很高,已经超过人体正常可接受分贝,防护设施并不能消除它的危害,类似工程的作业人员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很高[3]。
3.执行不到位
造成执行不到位主要是由于执行者个人本身因素如工作状态、熟练程度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粗放式管理,才能使执行有伸缩余地。
二、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对策
1.开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所用危险源辨识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选用,可以通过查询,现场观测,安全检查表法,绘制工艺流程图,分析职业病所带来的影响及危险度来合理选用。企业职工既是生产作业现场最为熟悉的操作人员,也是与危险源距离最近的波及人员。所以辨识危险源工作不能只有基层员工参加,必须全体参加,最后劲往一处使,更具有说服力。为了降低对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影响,增强培训效果,“一帮一”培训模式可应用于企业,即每个业务班组派1名业务骨干加入“公司危险源辨识及安全规程编制小组”,经讨论后形成较完备的”职业病健康安全体系作业文件”,然后由该骨干向该组来讲诉,向员工反馈不同意见,使企业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全过程[4]。其次,危险源识别内容应充分考虑各环节全体人员常规,非常规的活动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危险源识别“横看成岭侧成峰”,不留下盲区,增强危险源识别的完整性。为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管理,企业在采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同时,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再识别,并及时进行更新和改进,从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病频率[5]。
2.制定合理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也叫安全技术操作守则,它是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的性质及工艺、使用设施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工种所制定的安全操作守则,也是企业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在职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资料[6]。
3.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的实施和奖惩制度的健全。
企业安全生产是否能得到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安全生产专项成本的运用与执行,根据成本实际运用状况将其划分为安全生产积极投入成本与安全生产消极投入成本两个层次。前者主要是组织为确保职工身体健康以及一些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危险源的管控,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安全设备进行专项购置与维修(包括个体防护用品的调配,安全监控设备的检测,保养,维修,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后者主要是指当事故发生时,单位按照有关职业病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责任划分而付出相应的成本,其中包括职业病安全生产事故处理费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7]。
三、结语
职业病作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职工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经营管理理念在安全管理中的体现,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职业卫生管理中还应开展企业职业病危害检测工作,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切实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曾畅,范健强,王越,王雨,王江凤.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5):238-240.
[2]向兰兰.建筑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8.
[3]鲍江东.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研究[D].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4]樊运晓,傅贵,朱亚威,王璇. 安全管理体系产生与发展综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8):3-9.
[5]李涛.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职业医学,2018,45(5):537-542.
[6]赵欣然,赵立强,秦莹.我国职业病防治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5):2720-2722.
[7]车咚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对照浅析[J].中国水泥,2019(2):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