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吉林省双辽市+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双辽市工作站 吉林省双辽市 136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不断发展,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而初中语文作为我国的重要教育组成部分,必然要按照国家的教育需求来进行,既能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对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基于此,“双减”政策出台。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更迅速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优化作业布置,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作为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还是学生以后的交流工具,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双减政策指出,要减轻学校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加中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活动,还开设许多课后服务等活动,但是,并不意味着中学生应该脱离语文课堂,而是让学生重新认识到教学的意义,以此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1“双减”政策概述

1.1双减政策的内涵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教育者开始重视学生的健康发展,并发现应试教育给学生们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在课外无法拥有自己的空间,而是进入补习班继续“深造”,或是为了补习学科知识,或是为了掌握一门或多种技能,在此情况下,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补习负担,使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能够健康成长,从而推动我国教育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2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学科提出的要求,因为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所以在课堂上难以将全部的知识都展现出来,因此部分初中语文老师会安排大量的家庭作业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在实施“双减”政策后,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提高课堂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迅速掌握当堂课的知识点,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增长学生的知识层面,确保作业的安排符合“精”的标准,使学生的核心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2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方式缺少创新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实施初中语文减负增效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许多老师并没有从创造性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老师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和经验,虽然看上去很有说服力,但效果并不好。除此之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的反馈也不充分,双减政策的实施都是根据老师的意见来完成的,这不但缺乏充分的基础,而且还会让学生的学习速度变慢,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2.2师生沟通相对薄弱

在初中语文改革中,师生沟通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目前的教学计划还不完善,许多老师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对学生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使其在日常学习中没有得到良好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在后续的教育活动中,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合作,因此产生了更大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不清晰的,这就造成了交流效率的低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并没有传递有用的信息。

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3.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转变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如果语文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固守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不进行创新,那么初中语文课程就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将好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从而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3.2提升教师自身素养,适应教育变革

对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状况进行反思,发现课堂的低效也有教师的因素在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状况,忽视了对学生的书写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致使部分师范院校对基础的三笔字教学的练习也有所松懈。结果导致许多青年语文教师的钢笔字和粉笔字都不能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而且经常出现课件使用不当的现象;有些教师沦为了幻灯片播放员,导致语文课堂失去了生气和活力,致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少,所以,在“双减”的大环境下,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第一,苦练“三字一话”,夯实基本功。近年来,学生的书写受到了父母的普遍关注,部分学生自幼就练习书法,其书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必须夯实三笔字,在课堂和作业批注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影响,提升自身的魅力。第二,改变教学策略。有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出色的范读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重语感的培养和对文章全局的掌握”等要求。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们多读、多听,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本的内涵,体会文章情感。所以,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备课时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从而确保在课堂中能够熟练地、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专注力集中于课堂。

3.3强化语言建构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构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能力,才能顺利推进语文的学习和发展,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才会越高。在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中,语言构建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它应该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在课堂中,语文教师要注重与教材相联系,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教师要牢记教育的基本使命,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最终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探索、教学活动的体验来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英.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48(18):140‐142.

[2]刘敏敏.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探究与培养策略[J].数据,2022,10(07):96‐98.

[3]苏弋泓.“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策略研究——以《背影》为例[J].亚太教育,2022,35(14):152‐1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