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新时代高校教育成本控制

民间故事选刊·教育博览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让高校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高校亟需在新时代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社会资源总量有限,高校的非营利性使得其缺乏成本控制的动力,而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应聚焦问题,加强成本控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本文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校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各类教育资源存在浪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加强相关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培养、科学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制度。

一、新时代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从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57873.67亿元,相较于前一年增长9.13%。这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5835.31亿元,比上年增加6.82%。我国对教育投入的资金总量逐年上升,足以彰显出我国对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我国高校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22年我国共有高校301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59所,成人高等学校254所。关注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与投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得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愈发凸显,进一步研究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也愈发重要。高校数量增多使得教育经费变得相对紧张,高校竞争加剧,高校如何在有限经费下实现更好发展成为亟需思考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教育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而言,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进而保障高等教育平稳有序发展,从而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

(二)研究意义

我国教育支出来自国家财政,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甚至优化整个社会资源配置。高校虽然是非营利性单位,但若想长足稳定地发展,实现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提高高校竞争力,更应抓住这一契机,关注成本,用好每一笔资金,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争取早日把自身打造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与其他成本管理方面的研究相比,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相对较晚,虽然近年来关于此类的研究大量增加,很多学者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然而这并不能说明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系统的完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成本控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目前教育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能力,推动高校资源节约,追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期能为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研究做出些许贡献。

二、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推动校园绿色可持续发展

节约资源,人人有责。高校教育成本控制作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更快更好踏上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对于高校来说,可持续发展道路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要打造节约型校园,这样才能彻底走上绿色发展z之路。大多数高校都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比如,水电的使用,教学设备的利用等。推动高校成本控制,对于高校自身来说,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减少人财物的浪费;对于师生来说,可以营造一个节约资源、绿色发展的氛围,提高学校广大师生们的整体素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资源总量是一定的,高校作为社会成员之一,重视成本控制,为绿色生态社会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也是理所应当。

(二)促进高校核心竞争力提高

教育的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并不完全取决于经费规模的扩张,内涵式发展道路才是未来的主要走向。目前,我国拥有众多高校,但是高校的数量以及质量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江苏、湖北、山东等地的本科学校数量远远超过青海、西藏、海南等地。无论哪所高校,要想实现声誉在外的关键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高校来说,在各种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就要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把有限的资源价值发挥到极致。高校才能完成办学的使命,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三)财政压力倒逼成本管控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数分别为1057.63亿、1057.63亿、1065.28亿,分别比前一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127.98亿、56.17亿、20.21亿。过去三年时间,教育部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财政拨款在教育支出普通高等教育上的预算数和执行数呈减少趋势,主要是在中央要求“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考虑受疫情影响推迟开学,相应压减高校有关经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根据养老保险改革进展,不再安排京外直属高校离退费等支出等。财政拨款预算缩减让高校必须开源,做好多渠道创收,同时也要节流,避免粗放型支出模式,做好教育成本控制。

三、高校教育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人员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当前,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改变,高校管理者及财务相关人员的素质也并没有得到及时提升。在传统的教育财政体制下,我国高校在实际运行往往并不考虑办学的盈利和经济效益,只重视社会效益。即使偶尔出现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情况,高校也会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而忽视自身办学中对教育成本的控制。正是这种传统观念和行为的影响,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理念远远滞后,不能满足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高校财政处认为很多财务管理办法只是表面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并没有在高校内部构建好合理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从教职工的角度来说,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教辅活动,工作重点以及关注点都不在成本控制。对于高校在校生来说,主要是缺乏成本控制的基础环境,老师也没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校园难以成为节约型校园。高校的管理者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最终导致院校不能实现其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增强高校高校竞争力的目标。

(二)各类教育资源存在浪费

高校要实现健康发展,充足的教育资源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中占比最大。我国大多数高校每年都要招聘教职工,但却极少有教职工离开,职工数量逐年增加。且许多高校都存在专任教师较少,而后勤服务和教辅人员过多的情况,高校机构臃肿,不利于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高校虽然坚持以人才引进为导向的人资政策,但现实情况是非专任教师占比过高不合理,甚至行政老师与专任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矛盾,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高校每年会编制财政预算以期达到资金的合理使用,但当年运行中可能会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进行项目经费的增减等行动,最终影响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高校往往存在固定资产的闲置现象,部分图书馆区域、较偏远的自习室、电子阅览室等,常常出现无人使用但始终开放的现象。电子设备和仪器往往以学院进行划分归属,不同学科的学生老师不得互相借用实验室等,这使得设备和实验室利用率太低,物力资源极为浪费。

(三)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法规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校作为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一直采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近年来,财政部陆续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基本指引》,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进展夯实了理论基础。然而,目前教育成本核算还存在诸多问题:符合高校实际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指引还尚未建立,缺乏合法全面的理论指导;高校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教育成本核算的要求;高校会计核算的内容规定不具体,缺乏统一计算方法和规范等。

(四)高校教育成本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校发生的教育成本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而这些都是公共财政,公众有权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高校也应该向社会公布自己的财务情况,让公众知情,实现外部监督。但是在现实中,许多高校关于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披露不及时,纵观高校财务处等官方网站,所能获得的信息寥寥无几。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高校信息披露机制,它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要求,常常不做到准确反映自身资产负债情况。高校教育成本信息披露不足的根本原因是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健全。我国关于高校信息披露工作开展起步时间较晚,2002年才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国高校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之后陆续出台多个文件要求高校公开信息,但至今仍未明确高校财务信息的应该公开哪些、公开到什么程度。

四、高校教育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相关人员成本控制意识培养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提供教育产品,再加上所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传统意义上就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由于公立高校特殊的单位属性,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没有企业间的竞争那么激烈,因而也就造成了长久以来高校工作人员意识不够,动力不强的局面。然而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高枕无忧,要摒弃以前的旧思想,着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高校的成本控制工作来说,高校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要想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高校就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意识培养,一方面加强高校全体人员成本控制意识的培养与宣传,另一方面加强教育成本控制的监督力度。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全体人员主动作为,主动思考,合理节能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只有高校的管理者及相关财务人员、全校师生成本控制的意识都加强,才能对教育成本控制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构建节约型校园。

(二)更加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高校要按需设岗,不设虚职,严格控编用编。在执行国家规定薪酬制度的同时,要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建立符合高校自身的薪酬管理机制,根据职级的不同分层管理,各个层次之间差距要适当放宽些,这样可以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从而为学校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各单位部门要减少资源浪费,从水电资源、办公消耗等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实验室与实验设备的多主体使用,各个物质资源要实现整合,避免重复空闲,形成成本管控的工作习惯。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建设、购置、维修等也是高校物力资源的控制重点,需要规范建设项目工程,避免权力寻租等教育腐败现象,减少结构性和规模性浪费。此外,高校教育成本要避免人员经费超支、教学经费、科研经费不足的情况,合理编制预算并严格执行,遵循成本管控的全面、重要、制衡、适应性原则,做好各学科均衡发展,推动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

(三)健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相关制度建设

进行教育成本控制的前提是要准确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如果核算法规制度不够健全,那成本控制就没有准确标准,自然也难以在实践中做好相关工作。基于目前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首先,相关部门要结合高校特点,构建符合高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准则,使得教育成本核算有具体理论指导;其次,要加强权责发生制的全面落实,确保成本计算结果准确清晰,反映高校真实的资产负责情况;此外,还需要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者整体业务水平和财务软件使用能力,让教育成本核算少出错;最后,完善对教育成本管理成果的衡量体系,注重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四)完善高校成本信息披露机制

信息披露就是把自身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从而对披露主体起到监督和激励作用。新时代,高校教育成本信息披露已是大势所趋。高校主动进行信息披露可以让学生了解高校实际情况,把握高校特色与优势,选择合适高校,提高高校的竞争力;还能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高校情况,提升学校知名度,能有效吸引投资等。当前我国教育成本信息披露方面尚待完善,但借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经验,高校教育成本信息披露应该注意:首先,要制定统一的披露规范和标准,使得披露内容具有横向与纵向的可比性;其次,要提高高校教育成本信息在对外向社会公众披露的质量,并在公开的内容上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最后,加快搭建高校法定披露内容向社会公开可用的统一平台,方便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让公众更方便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韩嘉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07):25-26.

[2]陈嫔.关于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04):126-127.

[3]韩鹏,艾晓彤.高校教育质量成本:界定、核算与控制[J].财会月刊,2020(5):57-61.

[4]余高.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的路径探讨[J].财会学习,2020:159-160.

[5]杜莉.高校对成本管理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9(20):152-154.

[6]王丹丹.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9(15):52-54.

[7]宋杰.基于政府职能视角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J].会计之友,2018(9):148-1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