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学写游记——肇庆山水行迹》教学设计

中学生报·教研周刊
肇庆市颂德学校 广东 肇庆 526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课文引路,学习方法

(一)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要把浏览的经历写清楚,以踪迹为线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串联起来。观景方法一是移步换景,多处游览,作者在多处连续进行动点观察,例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的顺序是:黑龙潭——大水车——循玉河入城——穿越丽江城——金沙江;第二,定点换景。只游览一个观景点,笔者只在一个地方进行定点观察,如《壶口瀑布》观景点为河心,笔者站在河心做定点观察。

(二)抓住游览重点,详写过程

游览时,要把最具代表性、最能使自己兴奋、最能使自己难以忘怀的景物作为主要内容,具体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景物,要注意对其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进行详细描写。如《壶口瀑布》侧重于写黄河之水,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了瀑布的雄浑威武、奔腾激越、姿态万千。例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段文字通过比喻、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翻江倒海、飞流直下、雄奇跌宕的情势。”尽显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充溢着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激励精神,令人读之心为之震撼。在游记写作中,要学习借鉴作者的这种写法,适当运用想象、夸张、拟人、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或从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角度展开描写,把景物的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

(三)开头结尾要简洁

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开头和结尾都要稍微写一点。开头可交待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等。(在什么时候和谁去了哪里游览了什么景点)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想。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开头:1987年3月上旬,我随电影摄制组再一次接近各拉丹冬,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结尾: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如《一滴水经过丽江》开头: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结尾: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四)要情景交融

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文章的字里行间,使文章内涵更加丰富,习作题材更加深化,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如《壶口瀑布》,作者直接写出自己的感受,由景物引发的感受,理性思考这三个方面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赋予黄河一种坚不可摧、坚韧不拔、刚强有力的民族精神,使文章更具深度,表现了以“所感”为灵魂的这一基本特点。如《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景物描写更偏向于主观化,作者对冰塔林的景物进行了选择性的描写,融入了它对天地之大、人类之小的主观感受;作者通过景物描写后直接发表议论抒情,抒发内心的震撼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使文章的内涵大大丰富。

(五)要引用相关知识

可适当介绍与浏览场景有关的知识,或引用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氛围,使游记更有文化内涵。如《壶口瀑布》引用了《元和郡县图》,说到唐代壶口的位置其实是在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与现在位置不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讲长江考察热;《一滴水经过丽江》讲的是东巴文字的丽江历史。让人读起来增长见识和富有趣味。

二、写游记的小技巧

1.题目要突出游记的文体,用线索+地点来命题,如:《登勃朗峰》;用时间+地点来命题,如:《八月的泸沽湖》;用地点+时间来命题,如:《鼎湖山一日游》;用情感+地点来命题,如:《神游西双版纳》

2.按游览先后顺序安排一张游览线路图。

3.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两至三处,每处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为重点内容详写,其他处、景物略写。

4.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更形象生动的刻画。

5.地点转换时,要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好过渡衔接。

三、写作实践

肇庆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你对肇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请你来肇庆深度游山水,观赏肇庆自然风光,了解民俗风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游记。

提示:

1.可以先画出当时的浏览路线图,按浏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概括浏览时最深刻的印象和总体感受,根据这一点确定材料的选择与叙述的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适当加入一些文化知识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四、多元评价

五、总结提升

写好一篇游记,要具备以下三个“一”:即一条线索;一片美景;一种感情。要牢记四个要点: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把握景物特征;插写风景知识;做到详略清晰。根据这些要求对游记进行修改,并在自己的朋友圈配上照片发布,还可以设计宣传推广文案,力求做到内容独特,形式多样。可以阅读同类文章来助力你的修改:《鼎湖山听泉》(谢大光)、《西溪的晴雨》(郁达夫)和《周庄水韵》(赵丽宏)。

【本课例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作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编号:GDJY-2020-A-zy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