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论《边城》中的人性美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作品,它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揭示了湘西地区的文化内涵。作者用温暖而忧伤的文字描绘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展示了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亲情和爱情。《边城》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的善良与美好。本文将深入探讨沈从文《边城》中所蕴含的人性之美,从朴实无华的乡村风貌、深沉而真挚的亲情以及令人动容的爱情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人性美
一、朴素纯真的民风民情
《边城》用深沉的语言描绘出湘西的美景,揭示出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状况。其中,端午节是当地居民的传统节日,妇女和孩子们穿上新衣,额角上蘸上雄黄酒,画上个王字,更加彰显出当地的热闹气氛。当天,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美食。午餐过后,所有的人都会离开房间,一起来到河边参加划船的活动。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将一艘船划得最远,他将会被授予一块奖章。无论是谁,都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团结与荣耀。沈从文以简洁而又深刻的文字描绘出了茶峒小城民众独特的生活方式,他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端午节日的热闹欢乐,展现出他们优美、健康、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淳朴可爱的人生景象。湘西的边城拥有一片宁静的土壤,这里的居民以其朴素的文化和传统,把它的精神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的行动和思想都洋溢着淳朴的气息,他们的行动也表现出他们的慷慨和宽容。船总顺顺作为这里的领袖,凭借着他的慷慨、宽容和勇敢,赢得了众多的尊重和赞誉。特别是当老船夫离开后,他承担起了一个好兄弟的责任,不仅帮忙协调老船夫的后事,还细心地呵护翠翠,想把翠翠接回家里去住,尽了作为一个老朋友应尽的义务。在边城故事发展过程中,顺顺高尚的思想品质、仁厚的道德操守和人格魅力,以及人性人情之美,是他灵魂深处的闪光点。
二、人性的美与善
《边城》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大地上绚烂多彩、乡村民众勤劳善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和梦幻般气息的地方,一艘帆船、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深夜里悠扬动听的山歌、柔和温暖的月色和虎耳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无限可能。翠翠,一个从山野间长大的清纯少女,“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沈从文文字中洋溢着对翠翠无限憧憬和赞赏,把翠翠描绘成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形象,宛若一只自然界中的精灵。翠翠去看龙舟初遇傩送,种下恋爱的种子。两年后,当她再次见到傩送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恋爱的憧憬。然而,傩送的离去让她感到无助,而且爷爷也去世,这一切让她感到无助,然而,她仍然坚定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不畏惧任何困难,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翠翠的情感生活中,三个主人公——爷爷、傩送和天保都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爷爷对翠翠格外上心,并且一直非常关注她的需求。他既关注翠翠的日常需求,又关注她的内心世界。无论他们家庭条件如何,他都会尽一切可能帮助翠翠实现她的梦想。爷爷的坚韧、宽容、负责的态度,展示出他内心深处的纯真与善良。天保作为船长的长子,他爱慕翠翠,原本准备迎娶她,但他的兄弟傩送竟然也爱慕着翠翠,而且他们的爱恋更加深刻,因此,他们只能以唱山歌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当天听见他的弟弟唱歌的声音,他感觉自己已经失败,决定离开。然而,他并未料到,他会在驾船出海时出现意外并最终被淹死。傩送,作为船长的二儿,深爱着翠翠,傩送与翠翠其实是两情相悦的状态,但是却没有互相表明过心意,因此,傩送误以为翠翠对自己无意便出走了,不知下落。天保和傩送两人的兄弟情,天保的慷慨大度,傩送的勇敢细腻,这两兄弟也是人性美的一部分。
沈从文的作品中,人性的美与善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他描绘了小人物的艰辛,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美是不可磨灭的。
三、《边城》中的环境
“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湘西小镇,这里的建筑物都紧靠山坡,村民们的生活也都与水息息相关。河流清澈,竹林茂密,“黄泥的墙,乌黑的瓦”把湘西小镇的自然、原始、宁静、古朴的景色完美地呈现出来。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中,翠翠的纯洁令人惊叹,而她的甜蜜而又温柔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深深感动。
《边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童真气息的湘西世界,它清澈明亮,但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湘西的美丽自然风光,体验到浓郁的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祖孙之间的亲情、淳朴自然的民风,以及令人动容的爱情,令人赞叹和歌颂纯洁的爱情。随着当今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边城》的虚构和理想主义更加突出,它激发了我们对社会和个人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璐瑶.浅析《边城》中的人性美 .汉字文化 ,2019
[2]陈君艺.从《边城》解析沈从文作品蕴含的人性美.青年文学家,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