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乡村振兴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角色定位与参与路径研究

中国电子企业
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此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也在尝试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疫情背景之后,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基于此,本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希望通过此课题为更多有志于乡村建设的外语专业学生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外语专业

一、序论

受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社会用人的不稳定性加大,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1.外语专业学生的出路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外语专业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在与初、高中教育相关的机构或部门进行就业,这一比例占到了70%[1]。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疫情影响和就业形势不理想等因素,会选择继续深造读研。其他就是报考教师编制、公务员、选调生、村官以及西部计划等。

2.外语专业学生与乡村振兴

外语专业学生可以凭借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及相关人员赴农村进行“助力乡村振兴”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以我校对口帮扶的全州县洛江村为实践实验点,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建议。毕业生还可以凭借已有的下乡经验,毕业后以后投身到乡村建设中去。

二、研究意义、结果

1.研究意义: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外语专业学生,借力自身和专业优势,培养新型农民,激发乡民的积极性和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推动农村可持续性、长远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方式。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日新月异,但是农业文献的翻译及其研究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了研究生英语教学,更阻滞了农业院校研究生专业科研的发展提高。[3]我国农业在农业自动化、机械化等反面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农业发展是有迹可循的,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值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上,外语专业学生应积极地引用并翻译外国相关技术与方法,推动乡村农业机械自动一体化。

美国的大农场以很少的农业人口,创造了很高的单位面积产量,他们把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到农业上,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等方式。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资金、劳动力信息、市场和生产参数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小气候的变化,在不同小地块进行喷水、施肥、播撒农药等,农业生产更趋向机械化、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智能设备、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农业种植中所运用到的各种现代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农业行业逐步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精准化。当下,以农村电商为例,农村电商拓展了乡村既有产业的网络销售,实现由一个农户的特色产品变为一个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互联网+”。

乡村振兴,成在乡村学校振兴,成在乡村教师振兴。乡村教育资源稀缺,尤其是外语教育资源,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在投身于乡村教育的同时,把当地乡村节庆文化活动文化融入外语学习课堂中,促进学生对乡村文化的认知,提高文化自信,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提升外语学习效果。

2.研究结果

2.1下乡调研结果

本课题组成员随学院下乡实践队伍前往桂林市全州县洛江村进行了实地支教和调研活动。我们发现,洛江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个老师兼任多职且教学水平一般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无心向学且对学习没有兴趣,可见在我国其他偏远乡村教育现状也大同小异。外语专业学生可以在就业时选择投入乡村教育,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乡村教育水平。当地居民对孩子教育无从下手且与学校联系不多,他们渴望有更多年轻教师来到当地任职,也渴望加强家校联系。若外语专业学生可以作为年轻的师资力量投入农村教育,从而作为学校与乡村居民沟通的桥梁。

2.2冬奥会启示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奥运红利为中国乡村创造了的新机遇。冬奥会带动延庆、张家口的冰雪产业,村民为迎冬奥积极主动学外语开民宿、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深入实施,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可以凭借自身语言优势,教授村民外语,以便村民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主动引导村民引进国外优秀雪场的管理经验和冰雪产业技术,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冰雪胜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冰雪+”大有可为。

三、乡村现状与未来展望

1.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农村经济发展不乐观

农业现代化是产品增收重,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呈现内卷局面,导致农村贫瘠薄弱的非农产业发展面临十分困难的窘境,三产发展的实现,从根本意义上来说难度大, 这些情况都增加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收压力。

1.2农村人口缩减

随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农村农业人口数呈直线降低,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乡村振兴发展会存在缺欠, 也使得设施和服务配套存在极度缺乏的窘境。公共物品供给的欠缺,一定程度上也恶化了农村工作环境, 加剧了农村人才、资源、资金各方面资源的流失。

2.疫情下外语专业学生就业难题

受新冠病毒影响,国际市场的人才减少也导致翻译市场人才的减少。中国与其他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受到严重阻碍,对外就业、留学、旅游等各方面都是巨大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无独有偶,各国的经济将萎靡不振。

3.乡村振兴下学生定位

习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农村,振兴乡村。主张通过构建学科的核心素养,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立求解决当前教育现状缺希问题,从学生就业层面解决就业前景问题。

3.1人才转变模式

部分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课的设置和制定, 又总体培养,向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力求拓宽外语专业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就业工作,积极动身于乡村教育。未来发展计划与农村振兴建设、发展村镇的规划、乡村乡镇旅游计划、网络电商平台计划, 使外语专业学生掌握了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技能,使大学生能全方位服务于乡村。

3.2互联网+乡村经济

互联网+经济正在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潮流,并将成为农民生产作物和管理乡村的新手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发展契机,抓住互联网机遇,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外语专业学生可利用外贸知识,实现互联网与农业外贸的结合,实现农村跨境电商于时代相结合,将中国乡村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四、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外语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正在积极响应号召大学生回家创业。作为一名外语学生,我们要积极响应“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国家正在积极响应号召大学生回家创业。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中国大学生的创新头脑,更需要借鉴别国的农业发展经验来减少我们发展农业革命路上的崎岖坎坷。这就需要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肯积极投身到农业发展及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 《新冠疫情下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帮扶措施探究》 占成

[2]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赵军

[3] 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农业文献翻译[]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黄建玲

基金项目:广西区级桂林理工大学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0211059629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