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依法治校视域下当代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措施研讨

中国电子企业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现如今,伴随着高校与大学生间的法律纠纷问题不断增多,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当代高校和大学生间的法律纠纷进行分析,介绍了高校和大学生间的法律关系,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依法治校;高校;大学生;法律纠纷;解决措施

目前,导致大学生和高校之间出现法律纠纷问题的原因相对较多,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但从纠纷种类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归结为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相关法律困境,具体包括高校对行政和民事行为的认识不够到位、相关法律规范欠缺、法律程序意识淡薄等。对此,想要构建法治校园,使高校和大学生间的法律纠纷得到减少,需要对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对目前所实行的高等院校校规校纪进行修订,对高校和大学生间的双重法律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提升管理人员的法治意识,从而确保其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职权进行行使,对自身职责进行履行。

一、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高校和大学生所构成的法律关系性质,对高校的大学生管理方式具有直接影响,而大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和生活权利与义务,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程度,甚至对侵害学生权益事件的司法审查范围、解决方式和诉讼可能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其具体包括行政和民事双重关系与特别权力关系。

(一)特别权力关系

对于公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而言,在行政法上主要是对于一般权力关系而言,需要结合公法上的特定目的和特别原因,需要在必要限度内通过一方支配相对方,而相对方需要对其进行服从。学校是特别强的权利主体,对学生有着总体支配权。在学校内和直接和间接关系学校教育的生活领域,学生是特别权力服从者,在原则上不能对基本人权进行主张,需要在广泛范围内对学校的多方控制进行接受。与此同时,在合理界限内,学校为特别权力机构,可以使法治主义和人权保障的拘束得到免去,即便无法律方面的根据,学校也可以在必要情况下结合校纪和校规对学生权利进行命令与限制。除此之外,从教育目的和学校内部管理需求,学校有权对规则进行自行制定,并行使相应的惩戒权[1]。

(二)民事和行政双重关系

从依法治教原则出发,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并非公法上的特别权力关系,而是不仅包括民事关系,还包括行政关系。具体来说,行政关系特征在于需要有相应的行政主体与当事人,由于双方地位不平等,因此需要管理公共事务。学校任务在于为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教育,其实质为一种公共事务,需要涉及到“公权力”的行使,这使高校和大学生间表现出民事和行政的双重关系。例如,高校可以对大学生给予处分和学籍管理,这些都属于行政关系,双方之间无平等协商和自愿等问题的存在。

二、当代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

(一)高校行政管理权力与大学生权利冲突

高校对大学生行使相应的管理权力,具体表现在处分惩戒权力与学籍管理权力,这也是法律赋予高校管理大学生学籍时享有的一项法定教育行政处分权,但此种权力并非是具有很大自由裁量范围的权力,需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享有各项权力,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接近或已经成年,一方面其作为在校学生,享有相应的受教育权,另一方面作为国家公民,享有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但在具体实践当中,高校对行政管理权力更为重视,对大学生权利则存在轻视,这也导致高校和大学生之间容易有冲突发生,最终引发相关的法律纠纷,如由于学生违法校规和考试作弊等被高校开除的学籍纠纷等[2]。

(二)高校学术权力与大学生权利冲突

在大学权力结构当中,学术权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组成内容,是相关学术组织和人员基于自身专业特长以及学术能力对学术事务具有的权威力、影响力以及控制力。高校教师或者学术机构有权对大学生开展学位论文专业水准评定、课程安排以及考核成绩评定等相关学术管理工作,可以体现出高校学术权力在大学生学术事务方面的管理。一旦高校学术管理在程序上不够合法合理,将会对大学生的毕业要求权、自主安排学业权以及学位获取权等造成侵犯。

(三)高校与大学生作为平等民事主体发生冲突

高等学校在具体的民事活动当中依法可以享有具体的民事权利,需要对民事责任进行承担。从平等的民事主体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和大学生间具有民事法律关系,高校需要向大学生提供具体的高等教育服务,而大学生则需要按照规定向高校缴纳相应的学杂费,并要对入校规定进行严格遵守,接受高校所提出的相关教育管理。当大学生按照约定履行自身义务,高校对自身义务未进行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将会造成对大学生的侵权或违约,从而引发相关的民事法律纠纷[3]。

三、当代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的解决措施

近些年来,伴随着高校“依法治校”理念的不断渗透,以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也加大了关注度。在这一背景下,大学生和高校间出现了许多法律纠纷问题,大学生往往会采取诉讼方式加以解决,这也说明大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对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需要在依法治校视域下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并强化法治修养,对高校和大学生间的多重法律关系产生正确认识。

(一)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中有关大学生权利保障的程序性规范

对于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的要求而言,高校需要在开展大学生管理活动时严格遵守法律,并在法治精神指导下有效落实教学和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法》当中对于大学生管理的规定相对笼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对其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特别是需要对大学生合法权益提供保障的程序性规范进行制定,为其提供具体的救济途径。除此之外,想要使现行校规校纪当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高校自身的校规校纪。

(二)准确把握高校与大学生的双重法律关系

在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高校和大学生间的法律关系具体需要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等,需要对高校和大学生间的双重法律关系进行明确,从而对自身管理行为进行正确估计,明确相关处理决定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对自己的管理行为和方法进行调整。

(三)高校领导层及管理人员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

为了使高校和大学生间的法律纠纷得到减少,构建和谐校园,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需要对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进行熟悉和掌握,特别是关于大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与尊重,从而使高校对法律纠纷的处理能力得到提高。其次,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人格发展进行尊重。最后,高校管理人员需要依法行使职权,确保在处分惩戒大学生时,能够与正当法律程序相符合,保证处罚的公正性和公平性[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而言,其需要坚定不移的按照国家高等教育方针和培养目的,对在校大学生有效落实教育教学以及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并要确保自身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服务行为等与我国相关教育法律规范相符合,严格落实依法治校,使高校和大学生间的法律纠纷得到规避,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源,施彦军.依法治校视域下当代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及其化解对策[J].学术探索,2020(10):55-61.

[2]黄明慧.依法治国背景下普通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及其对策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01):43-47.

[3]周建伟.对防范高校大学生管理法律风险的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3(04):40-43.

[4]高金娣.论普通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及解决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7,13(05):49-50+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