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实证研究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和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然而大湾区产业发展协调性不够强,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有所欠缺,与全球其他湾区协调发展程度还有一定差距。所以,推动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协调的系统性,推动产业发展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
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前提下,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灰色关联度;产业协调
一、引言
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间产业的协调发展,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各产业之间的协调作用。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区域发展的战略由过去的不平衡发展向协调发展逐步转变,而区域间各产业协同发展作为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各区域之间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粤港澳地区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实力以及地区竞争力已明显增强,已成为拥有发达的城市群和世界级海港群、空港群,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湾区。2017年7月1日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发展战略,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达到11.5万亿元,相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这意味着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之间的合作也更为深入广泛。
在对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时,相关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研究。德国学者H.Haken(1974)最早提出协调理论,认为通过协同效应、伺服原理和自组织原理可以实现组织内各系统的协调,从而产生合作协同效应。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关系方面的研究则集中在竞争、优势互补关系等关系上,如毛艳华等(2017),黄丽华(2017)等;关于湾区城市间协调机制方面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其尤为体现在港澳的服务业和珠三角的制造业间,如张光南(2016);Harrigan(1996)认为服务贸易是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大市场开放对特定区域的产业内贸易增长有重要贡献;辜胜阻等(2018)提出从优化产业分工布局、聚集人才资源、完善金融服务、推进创新合作、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多方面加强协作。陈栋生(2005)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张敦富、傅晓东(2000)强调要从系统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出发,一是要注重政策和措施的“系统”作用,二是要立足于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
基于我国开放型经济实践与全球科技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变革背景,如何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实现粤港澳区域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关联度如何?而大湾区未来的产业协调协作发展方向又在哪里?这些问题的解答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协调发展与区域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积极探索区域合作的有效途径也能为全球其它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解决“小样本”、“贫信息”数据的优势,尤其在对“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相应的规律方面最为适用。因此,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来反映各产业对经济区发展的促进程度。
灰色关联分析的步骤如下:
(1)、确定参考序列与对比序列。
(2)、引入序列算子
(3)、样本数据零化像,即计算绝对差序列(使用无量纲化的值)和最大、最小离差。
(4)、计算关联系数。
分别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k)=,其中=M,为分辨系数,取值为区间(0,1)中,通常我们取值为=0.5,计算序列与的灰色关联度.
三、“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2019年各产业间灰色关联度
本章的数据为2017至2019年这3年中大湾区七大城市十个主要产业生产总值,其计量单位为万元。其中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十个主要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来源于各市的《统计年鉴》;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十个主要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通过《香港统计年刊》整理得到,澳门特别行政区十个主要产业生产总值的数据通过《澳门统计年鉴》整理得到,运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得到2017至2019年这3年中各产业灰色关联度。由于篇幅限制只展示2019年度的关联度。
四、结论
基于2017年至2019年大湾区各城市各产业间灰色关联度的数据和相关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金融业对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对第三产业的促进程度大于第二产业,因此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解决信息技术产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文化娱乐等产业的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以促进粤港澳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文、体、娱和卫生业的发展,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业,使其在引导跨地区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形成,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如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以及区域之间、城市之间高铁的互通不仅让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也增加了城市间的交流和商业往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大湾区其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各产业之间的联动性,尤其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今后的发展中,大湾区应合力加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务的投资力度,以更好带动大湾区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4)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区也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产业的作用,形成产业间互补的良性循环。如广州、深圳在批发和零售业上对大湾区其他地区形成辐射;佛山、东莞引领大湾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香港的金融资本对广州、深圳等城市高端技术产业更多的投入以带动其发展。对于香港、澳门的旅游业、酒店业等服务业来说,大湾区的内地城市是很广阔的市场。在协调发展上,港澳地区也可以带动内地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Haken.1974.Solution of the master equation for quantum systems weakly coupled to reservoirs and far from thermal equilibrium[J].Zeitschrift für Physik,Vol.266 (4), pp.265-269.
[2]邴綨纶, 毛艳华.2017.港澳台与广东省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4): 27-29.
[3]黄丽华.2017.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引领珠三角湾区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J].探求, (1): 39-44.
[4]张光南.2016.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负面清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 港澳研究, (2): 60-67.
[5]Harrigan, J.1996.Openness to Trade in Manufacturing in the OECD[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0: 23-39.
[6]邓江年.2016.构建新时期广东开放新优势[J]. 新经济. (34): 31-33.
[7]辜胜阻, 曹冬梅, 杨嵋.2018.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 中国软科学, (4): 1-9.
[8]陈栋生.2005.论区域协调发展[J]. 工业技术经济, 24(2): 2-6.
[9]张敦富, 傅晓东.2000.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分工问题研究[J]. 长江论坛, (6):16-19.
作者简介:宋明玥(1997-),女,汉族,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