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课程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

中国电子企业
武进区新城阳光幼儿园,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课程故事”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研究发现使用“课程故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此外,运用“课程故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和情感,从而更准确地进行幼儿观察和解读。这项研究为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程故事;幼儿园教师;区域活动;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

引言:随着幼儿园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如何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能力。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仅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教育教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能力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在此主要探讨“课程故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以有效的策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一、“课程故事”的意义

“课程故事”是幼儿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以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为基础,通过情节设计、角色扮演、互动体验等方式,将幼儿与课程主题紧密结合,引导幼儿参与、体验、探究和思考。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课程故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进而提高教师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课程故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主题和幼儿的兴趣,编排相应的“课程故事”,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1]。

二、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存在的问题

1.故事主题不明确

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故事主题不明确的问题。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通常以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幼儿参与,以期提高幼儿的观察解读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故事的主题并不够明确,或者幼儿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出现迷茫和困惑[2]。同时,故事主题不明确也会影响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解读,从而影响到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果。

2.缺乏经验无法准确解读幼儿行为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许多教师存在着课程故事内容单一的问题,这使得幼儿在观察幼儿行为时缺乏全面性和多样性,难以准确地评估幼儿的行为能力。课程故事的内容单一,可能会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缺乏充分的体验和探究,使得幼儿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在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能力时,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更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反应。同时,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故事情节和活动内容,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幼儿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3.课程故事内容单一,无法引起幼儿兴趣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常规活动,旨在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园教师的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能力非常关键。然而,很多幼儿园教师在实施区域活动时,只是按照既定的课程故事内容来展开活动,缺乏个性化、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设计,导致课程故事内容单一,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影响幼儿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4.对幼儿行为的观察能力不足

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能力不足,教师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进行的观察活动往往只是简单地记录幼儿的行为,而不能深入挖掘背后的行为原因、情感需求以及思维方式,不能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同时对幼儿行为的解读局限于表面现象,不能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图,以及幼儿的情感和需求,导致教师不能全面了解幼儿的认知和发展情况。这样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行为干预,致使一些不良行为常常被忽视或者轻视,影响了幼儿的成长发展。

三、运用“课程故事”提升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的策略

1.对幼儿进行引导

“课程故事”可以被运用来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故事”中挑选一些故事,并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讲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引发幼儿对事件的好奇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观察,从而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通过引导幼儿的行为,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幼儿的行为,能真切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和需求[3]。例如,在幼儿园的绘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小画家的故事,讲述画家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丽的事物,然后用画笔表达出来的。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的画作和颜色搭配。还可以让幼儿用画笔表达情感,引导幼儿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能让幼儿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在提高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幼儿的行为[4]。同时,理论学习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升教学效果。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理论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事先研究关于风筝的相关知识,包括风筝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风筝,了解风筝的构造和飞行原理,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解读能力。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开展交流会提升教师经验

开展交流会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提高观察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和水平。在交流会上,教师可以分享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观察幼儿行为,如何发现幼儿行为中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引导方法等。此外,交流会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指导,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幼儿行为心理学相关知识,增强专业素养,提高观察和解读幼儿行为的准确性和深度。通过开展交流会,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分享观察和引导经验,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提高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打下基础。

结束语:在本研究中,笔者探讨了基于“课程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策略。研究发现,这种策略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观察和解读技能。通过使用“课程故事”作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幼儿教育中的挑战和机遇,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但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解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未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促进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解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璐珂.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能力提升行动研究[D].导师:王峥;宋燕.河南大学,2020.

[2]陈璐.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现状研究[D].导师:丁海东.福建师范大学,2020.

[3]于媛媛.基于“学习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01):8+7.

[4]林峰.基于“学习故事”提高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观察解读幼儿行为能力的研究[J].河南教育(幼教),2019,(04):36-3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