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基于此,通过进一步分析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的意义,探索了物理课堂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的方法,旨在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应用
引言
在物理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必要的,这样不仅能迎合时代发展,也利于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全面的落实信息化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1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的意义
就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说较为迅速,在物理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也与其深度融合,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且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学生们的生活就处于信息技术时代,而信息技术利用到教学中正符合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眼界得以开阔,在教学中应用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更多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将传统教学内容只能通过教科书获取的方式进行改变,在课堂中可以将更多生活现象展示给学生,使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另外,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此来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推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2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信息技术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物理知识无法产生兴趣,那么即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都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中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优化,想要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将新课导入,以具有趣味性的概念新课导入题材来激发学生对概念学习产生兴趣,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后续的物理概念学习上有更加扎实的基础。对于新课导入环节来说,不只是一节课的开始,该环节会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具有趣味性的新课导入环节可以提高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活动的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教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将全新生机和活力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和理解得以提高。例如:《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在课前教师可以找到与此相关的视频,并播放给学生们,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们直观的对物体自由下落现象进行感知,并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概念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然后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引导,使学生们可以亲自参与到概念建构当中,达到提高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能全面的提高教师导课效率,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打造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2应用信息技术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概念内容轻松理解,虽然物理这一门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出来,一些实验的构成相对复杂,同时还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另外,实验现象还会发生微观层次,而这一点也是学生们无法直观看到的,部分学校在实验设备方面也叫法缺乏,因此,大多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演示时都是利用模型机械开展。那么在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一些难以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以仿真的方式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有效参与其中,使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物理课堂教学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分子动理论》这节课的教学,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从微观视角所开展的概念解答,但是物理实验大多都是将表观现象展示出来,这样就导致学生很难对这部分教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将这一问题解决,教师可以先用模型技术,通过模型展示出分子级别的概念,然后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以分子的视角将部分表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合理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先将表观实验演示给学生们,然后在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微观过程展示出来,学生在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全面。由此可以看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很多课堂中无法完成的实验以模拟的方式展示出来,在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理解水平的同时,还能使教学资源压力得以缓解。
2.3利用微课构建翻转课堂,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微课视频这个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学内容以单一或者多个碎片化知识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影像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视觉和听觉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对概念更好的理解,并且微课还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进行突破,学生随时随地只要应用智能设备就能开展学习。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前要求学生们先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可以在教师简单总结后直接进行实验,有效节约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实验时间也会更加充足。
例如:《抛体运动》这章节的教学,教师在对抛体运动规律教学前,先设计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这一主题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在实验中大致了解抛体运动的形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然后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再把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形式进行讲解,最后教师先演示实验,再让学生们进行实验,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们实验的时间不充足,致使一些实验小组无法将整个实验流程完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前期将准备内容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们观看微课视频对整个环节进行了解,在正式实验时,教师只需要简短的时间就可以将整个实验过程讲述给学生们,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实验时间较为充足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安排提前完成实验的小组自主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探究,使高中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结束语:
总之,有效的课堂构建需要教师结合具体内容,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此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能够掌握更多知识点,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通过以上分析,从多方面探索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希望分析能为物理教学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汪国华.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深入融合的研究[J].高考,2022(01):48-50.
[2]任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效果实践研究[J].高中数理化,2021(S1):121.
[3]卞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1(52):49-51.
[4]罗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化整合探讨[J].高考,2021(3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