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5例,实施中医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辩证治疗;西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危害最大、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超过1500万。传统的西药治疗较为侧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中医辨证治疗强调的是疾病整体机体失调的表现,通过辨证进行针对性治疗[1]。本文就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为5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为(59.84±5.13岁),实施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5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为(61.27±3.64岁),实施中医辩证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都对本研究完全知情,我院伦理委员会也对本研究完全知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片(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6020722,0.5g),成人一次服用1片/0.5g,持续发热和疼痛者可间隔4~6小时后再用药1次,24小时内用药不得超过4次。
治疗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具体包括:①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使用通冠生脉饮(生黄芪30g、丹参15g、麦冬10g、莪术10g、川芎10g、五味子6g、红花6g),每日1剂,用水煎服后分3次服用,以2周为1个完整疗程;②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选益母草15g、丹参15g、葛根10g、白芍10g、石决明10g、钩滕10g、白羨黎5g,用水煎服,1天1剂,分三次服用,以2周为1个完整疗程。③在心力衰竭者的治疗中:选获菩15g、草苗子15g、丹参15g、车前子15g、红花15g、川芍10g、黄精10g、黄蔑10g,用水煎服,1天1剂,分三次服用,以2周为1个完整疗程。
1.3 疗效标准
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总分范围为0~42分,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呈反比。②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起效、无效)并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的形态、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等,在临床上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从整体角度把握病情,准确辨别病机,选择相应的药物组方进行治疗[2]。
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则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中医药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病机主要为气滞、血瘀、痰浊等[3]。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痰排症的目的,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中医药中有很多药物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可以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川七、三七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桃仁、红花可以活血祛瘀,舒张血管,降低血压;黄芪、金钱草可以提升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脑功能等。此外,中医理论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出现之前,通过养生保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方式,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效果。通过针对病因病机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可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朱明军.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健康管理三级防控服务规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11):1921-1928.
[2]周根娟.中医药在慢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中应用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9):160-162.
[3]杨继,张垚,张秋月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防控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以天津地区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04):26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