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河北广播电视报·作文专刊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摘要: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法律只有被遵守,才能拥有事实上的权威。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全民守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带头守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需建立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对执法和司法行为的监督;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

关键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依法治国;全民守法

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全民守法。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十一个坚持”的要求,其中第八个坚持包含“全民守法”这一关键词。全社会的守法意识是评价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现,必须将全民守法作为根本内涵。[1]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之下,实现全民守法,必须全方面、多层次推进,形成上至领导干部,下至人民群众,全面遵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全面推进全民守法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要敬畏法律,带头守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属于中国政治共同体中的精英群体,民众普遍存在对精英群体行为的效仿心理。借助这种心理,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把握民众在守法动机上的传递性特征,通过强化精英群体对法律规范的遵循和信仰,影响大众的法律信仰和法律观念,引导人民群众尊重和认同法律,并最终增强法律规范系统的正当性和权威性。

同时,需加强对领导干部带头守法的监督。坚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健全覆盖面广、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深化纪委监察体制改革,打破地方性的权力保护屏障,推进监督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完善党内法规体系,用党内法规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将领导干部带头守法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深入推进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督促各主要负责人承担责任,恪尽职守,带头守法。

二、建立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保障全民守法实现

全民守法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障全面守法实现的应有之义。要实现全民守法,必须要加强法治监督工作,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秉公执法和公正司法符合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合理预期,有助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引导全民守法的实现。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主要方式,而行政执法权相较于公民权利而言,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很容易侵害公民的权利,必须对其加以限制。各级政府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在法律明确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加快建设权责严格法定、执法严明、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排除外部干涉。[2]人大和专门监督机关应当依法监督司法机关独立公正行使权力;司法机关严格司法,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裁判,保证个案公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权,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坚持司法为了人民,司法依靠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3]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

法律是维护人民正当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想排除一切妨碍,法律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并为人民所信仰。要实现全民守法,必须要通过法制宣传让人民群众认识法律,法制宣传应注重全民普法教育宣传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维权机制。

在普法宣传方面,各级法院、司法部门、律师协会以及各高校都应承担起法制宣传任务,制定总体普法规划,划分片区,分工负责,推进普法活动进社区、进家庭。加强内部监督,将其纳入奖励机制,激励各单位积极有序推进全民普法工作。[4]引导民众树立正确法治意识和观念,实现民众对法律的“内在认同”[5]。在实践中普及法律往往接受率更高,要着力推进建设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让每一个民众都平等享有获得法律帮助的机会;健全依法维权机制,将民众表达诉求与解决矛盾决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维权难的问题,强化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全民守法反映出民众对于法律的认知和态度,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在新时代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民守法是基础。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充分地发挥好社会精英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法律监督体系,推动守法贯穿立法、执法和司法全过程;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促进民众对法律的内在认同。唯有让法制理念真正渗入到人民群众的心中,只有人民群众在心理上真正地接受法制并自觉遵守,才能形成全民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气氛。

参考文献:

[1]钱锦宇,孙子瑜.论党的领导与全民守法:以党的治国理政领导力为视域的阐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5):36-45.

[2]卓泽渊.习近平法治思想要义的法理解读[J].中国法学,2021(01):15-28.

[3]习近平.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3-2-23.载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2.

[4]刘炤.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J].中国司法,2021(05):6-8.

[5]王丹曦.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之“全民守法”——论法的精神与当代中国法治普及[J].南方论刊,2021(01):64-67.

作者简介:

马红(1998-),女,回族,宁夏人,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研究方向:党内法规、立法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