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医学概论
赣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江西赣州 34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和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研究项目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利于降低呼吸内科ICU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策略;预防

目前,临床科室普遍采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但是与导管有关的并发症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较为严重一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的预后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指患者于中央静脉插管时或中央静脉插管后48小时出现的原发血流感染,或是因其他部位产生的血流感染。有调查显示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其死亡率高达20%-60%,是造成患者院内感染死亡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是目前医院感染预防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制定目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目标管理通过提倡通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来实现切实可行的目标,从而使得工作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护理工作中运用目标管理可以对护理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根据优化的内容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对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干预,评估其产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为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8.56±2.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8.57±2.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插管之前要先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对患者采取了一般的护理措施,包括置管、更换贴膜、每日导管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要执行手卫生等;每日护理观察针刺部位是否有皮肤发红,肿胀,渗出等现象,并观察导管是否畅通。

观察组给予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具体如下:

(1)制定目标

成立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目标管理小组,该小组由护理人员长担任组长,由医务人员一起参加目标制定工作。由于一些护理人员对血管导管掌握程度不高,从而造成了一些防控措施的遵从性不高,这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高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制定目标。其内容有:①建立中央静脉导管专业团队;②加强全科室人员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培训③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对中央静脉导管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评分。

(2)实施目标

①建立中央静脉血管导管团队,团队人员需受过专门的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获得了相关资格;②加强对科室医务人员的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有关知识的理论训练,其中包含了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成因,感染的诊断标准,预防和控制策略,以及插管标准流程,培训结束后的理论考试,分数达到90分即为及格,并保证每个人都通过考试。对一些操作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标准化,有目的地对前期不到位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改进:①在置管之前,应用消毒试剂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②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宣传教育,向患者说明留置导管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并指导患者自己进行观察,要求患者在看到穿刺部位肿胀,纱布有渗出,以及贴膜松动,卷边,潮湿等现象的时候,要立即向医生报告。

(3)目标考核

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能够在阶段性指标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作人员,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激励,让他们能够持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对于那些没有能够通过考核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监督和教育,并协助他们剖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达到目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3讨论

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健康状况带来影响,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降低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科室特别建立了一个中央静脉血管导管小组,该小组的成员都是受过专业的理论和操作训练,并且获得了相关资格,对血管导管的相关操作比较熟练,保证血管导管操作的成功率,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通过系统的训练,规范的程序,严格的测试,可以有效地改善插管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加插管的成功率,降低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感染率。此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利于降低呼吸内科ICU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岳丽青,卢敬梅,柴小桠,等.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干预策略在预防患者中心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4):488-492.

[2]彭勤宝,孟维朋,官莉,等.目标导向灌注管理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手术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21,19(3):144-149,162.

[3]欧阳杰,纳雪晴,屈启才,等.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对高危心血管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19):54-5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