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102699

摘要: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音乐形式,使人民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由于受内外环境的制约,民族音乐始终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其教育的成效,也严重制约了其继承和发展。因此,本文就小学音乐作为一个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了通过音乐课堂来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希望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促进新时代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实际研究

一、民族音乐的基本特征

民族音乐种类繁多,有歌曲、戏曲和乐器等。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丰富的音乐形式与内容,构建了民族音乐的根基。其特点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丰富性特征。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不同民族在自己生存的地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音乐形式,因此具有丰富性特征。第二,不确定性特征。民族音乐是通过口头产生、流传至今的,这一实际情况导致民族音乐具有迁移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第三,通俗性。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音乐文化,蕴含着劳动者的精神与意志,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更被人们喜闻乐见。第四,实用性特征。因民族音乐是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以民族音乐有着最原始的功能,例如劳动号子沿用至今。而民族音乐表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态度、力量等也是对劳动者生活现象的直接反映。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老师,是学生持续探究的驱动力。在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无需像以往一样开展教学。情境创设不但符合民族音乐教学形式,还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例如在人教版《唱山歌》的学习中,这是一首壮族民歌,以附点为中的节奏与独特旋律的音高让学生体会旋律优美与婉转。但歌曲中唱答的形式,如若前期不做任何的铺垫会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认为民族音乐很奇怪。但如若在开展本首歌教学之前,教师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壮族地区人们的风情面貌,再加以教师解说和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对答的方式,就可以推动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音乐是对人们生活精神与面貌的集中体现与展示,在律动中感受壮族人民自由表达情感的状态。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对唱变成对话,让学生在听示范的时候,在情境的带入下自觉深入其中。基于此,教师还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歌唱,进而丰富音乐课堂。这样的创新模式,不但保持了学生持续的探究兴趣,而且推动着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课堂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二)采用现代化手段,丰富音乐课堂

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课堂,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进而抑制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图文、视频展示功能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维度认识民族音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邀请当地民歌传承者来校授课。例如本地区的民歌传唱人便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录制了现场版的丝竹表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了解。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大家对民族乐器有了新的认识。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课内外教学联系起来,以短视频的方式录制民歌、乐器的演奏过程并发布到网络上让学生观看,通过别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表演信心、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音乐电子设备被应用其中,学生可以在App上自由搜索各地乐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编。虽然是对同一首歌曲的创编,但学生的理解不同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风格。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启发了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同时推动着学生音乐创编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民族音乐重视度,推动民族音乐课堂教学的持续开展

1.举办民族特色活动

学校是传播知识、丰富人精神的主要场所。要想实现民族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学校除了在做好常规授课工作之外,还要定期开展民族特色活动,以实现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2.丰富教师知识,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专业知识与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了实现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渗透,必须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例如,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一来丰富学生民族音乐知识,二来提升教师的民族音乐教学授课能力。当然,在学生学习之后可以在课堂直接展现出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自身的知识、能力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只有从思想上提升教师的认知,才能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渗透和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音乐是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形式,其蕴含的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在历史发展中,民族音乐的发展可以唤醒学生内心的活动,将其纳入小学音乐课堂中,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不同地区风土人情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度,推动民族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一名基础阶段的音乐教师,不但要从自身着手丰富自身的民族音乐知识与技能,为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渗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要通过创新教学形式,诸如开展演奏教学强化学生的感知,利用现代化手段丰富音乐课堂,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美,如此才能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并促进小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钱庆芳.小学音乐教育中手风琴伴奏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5):262-263.

[2]施晓燕.小学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5):290-29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