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红楼梦》人物赏析——晴雯和袭人
晴雯和袭人是鸿篇巨著《红楼梦》中众所周知的人物,她们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红楼梦》世界,也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本文拟从自己的阅读体会中梳理出对这两个人物的肤浅看法。求教于方家。
晴雯原本是贾府奴才赖大家的奴仆,在她十多岁时赖嬷嬷经常带她到贾府看望贾母,因她生的“十分伶俐标致”“贾母见了喜欢”,就被赖嬷嬷当做“礼物”送给了贾母。后来贾母又因“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便将她送给宝玉。按照晴雯的说法“负责看屋子和老太太的针线”。于是和宝玉一起进了大观园。
晴雯是一位注重“精神自我”的女孩子。她性格刚直,率真;她追求的是别人由衷地尊重。要获得这种尊重,自己做人得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抄捡大观园的夜间,查到晴雯时小说写道:“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朗’一声,将箱子打开,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其行为,其心思都经得起考验。因此,她敢于当面讽刺人,但从不背后说人坏话。她自尊心极强,容不得自己的人做出“打嘴现世”的事。她听说宝玉房里的小丫头坠儿“眼浅”,偷了平儿洗手时褪下的虾须镯,立即火冒三丈。不等宝玉发话,也不等自己的病好就忙忙的找机会将坠儿打了一顿撵走了事。
她言语尖利,刻薄;小说三十一回,金钏被赶回家,袭人开门迟了被宝玉误踹窝心脚,大家正情绪低沉的时候,晴雯换衣服不慎失手跌坏了扇骨子。宝玉说了她两句。晴雯便说:“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袭人见宝玉真生气了,慌忙来劝解:“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儿,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抓住“我们”一词冷笑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不是我说:正经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是的,哪里就称其我们来了”。这副口齿何曾饶人半分?殊不知这番言语触犯袭人等人的大忌,给自己埋下一颗祸患的种子。
她感情单纯,热烈。她被赶出大观园,重病在床时,宝玉去看她,她说:“…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咬掉指甲并贴身小袄赠与宝玉。有着义无反顾悲壮之美。
她做人忠贞,执着。在贾府中,老太太已经是权力被架空的“太上皇”。很多人表面哄着她开心,实际上纷纷叛逃,另找靠山。比如,同是出自贾母旗下的袭人,就早已暗中投靠了王夫人。晴雯自幼受贾母赏识,所以一直以来以“贾母的人”自居,并不因贾母的失势而另攀高枝。五十二回撵走坠儿的时候,被坠儿的母亲反咬一口,说她直呼宝玉姓名。晴雯张口就说“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告我去;”直到七十四回接受王夫人训话时还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我原回过我笨,不能服侍(宝玉),老太太骂了我…我闲着还要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从不隐藏自己的做人立场。
袭人原名花珍珠,一说花蕊珠。陆游有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宝玉因此给她送了个“袭人”这样刁钻的名字。由于家里贫穷,自小被卖到贾府。一开始服侍贾母,后来服侍过史湘云,再后来因贾母见她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就让她服侍宝玉,做了宝玉的首席丫鬟。
与晴雯相反,袭人是一位注重“物质自我”的女孩。注重“物质自我”的人追求权力、地位、利益和虚荣。因此,这种人在做选择的时候很少受道义、情感左右。
袭人性格柔顺,含蓄;小说第六回,面对少年宝玉的非分要求,她没有反抗,没有委屈,更没有因此飞扬跋扈;三十回,在外淋了半日雨的宝玉扣门良久,无人开门,加之想起前时黛玉扣门不开,引起无端误会,窝了一肚子火,存心教训屋里人。恰巧袭人开门,肋上被重重踢了一脚。她既痛又辱,满心委屈,嘴上却说“没有踢着,还不换衣服去。”若是晴雯,不定又闹个啥样呢?
小说第二十回,宝玉的奶妈李嬷嬷骂袭人:“忘了本的小娼妇!我抬举你起来,这会子我来了,你大模大样的躺在炕上,见我也不理一理。”从后文王熙凤搬出老太太的名号才约束住李嬷嬷,说明李嬷嬷是贾母的人,早年曾帮助过袭人。平心而论,平时袭人应该对李嬷嬷不错,因为这里黛玉有句话透露,“…那袭人待他(李嬷嬷)也罢了,你妈妈(李嬷嬷)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那么,李嬷嬷为什么还骂袭人忘本呢?原来是袭人改换门庭,背叛贾母投靠王夫人。李嬷嬷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次只不过趁机替老太太出口气。
袭人冷静,理智。“金钏事件”中王夫人雷厉风行的行权风格让袭人胆颤心惊。几句玩笑话就让金钏受辱身亡,何况自己曾经…,一旦败露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她不失时机的接近王夫人。
小说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向袭人问起听贾环告密的事,袭人推说“我倒没听见这话”。然后的话很是耐人寻味。“我还记挂着一件事,每要来回太太,讨太太个主意…”
这里只有太太,没了老太太。说明袭人向王夫人表明我有话只跟您说。不像晴雯,动辄搬出老太太,在王夫人心中无端平添三分气。
“二爷素日性格,太太是知道的。他又偏好在我们队里闹,倘或不妨,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人多口杂,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编的连畜生不如。”还记得三十一回晴雯的话吗:“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这一来,袭人不动声色地给自己构建了一道保护墙——将来您若听到别人说我和宝玉如何如何,那是小人“心不顺”时的编排,千万别当真。
袭人内心要强。三十一回,被宝玉误伤过重,以致于夜间吐血。想到“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一句,小说写道:“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
如此要强的人在面对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会不遗余力地打击。于是她和晴雯之间的斗争就在所难免,袭人深谙“不攻则已,攻则一招制敌”的道理。
晴雯人生的漂亮,个性张扬,可谓宝玉的红颜知己。袭人深知在宝玉这里根本无法扳倒晴雯,所以三十一回宝玉与晴雯怄气执意赶走晴雯时袭人带头下跪,力保晴雯。袭人之“袭”意为“背后攻击”。对晴雯最具杀伤力的进攻方式是背后在王夫人那里进谗言。
前文已有“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的话,显然在提醒王夫人防着点黛玉。顺便拉上宝钗陪衬,这是进谗言的艺术。因为直指黛玉过于露骨,这样的谗言常被当权者识破,从而暴露自己的动机。
“从未有私情”的晴雯成了“狐狸精”;“鬼鬼祟祟做事”的袭人倒成了“贤良的人”。袭人真可谓进馋高手。历史上的进谗高手可以颠倒黑白,错乱是非,可以玩当权者和受谗者于股掌之上,怎能不令人震惊!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注重“精神自我”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才有了病补雀毛裘的晴雯;而注重“物质自我”的人关键时首先照顾的是自己,也才有了羞嫁蒋玉菡的袭人。
性格对人的命运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晴雯和袭人一个悲惨死去,一个所嫁得人,这就与她们以上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