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分析及教学策略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我国的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对整体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性作用,优质的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现实承载方式。小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语言魅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对我国的历史文化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得以有效激发,强化其综合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在此背景之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和字数大幅增加,初学的学段提前,选文类型更为丰富多样、难度上升。处于上述角度,我们开展了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的选文分析,进行初步的探究,探索精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分析;教学策略

通过搜集与整合,以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言文篇目。

一、选文分析

(一)篇数分布

总篇数共16篇,分布于小学语文第二、第三学段。第二学段有6篇,第三学段有10篇。其中第二学段中三年级所涉及的篇数有2篇,四年级4篇;第三学段五年级所涉及的篇数有6篇,六年级4篇。从分布情况来看,高年级占比较高,中年级占比较低,随着年级的上升,每学期学习的文言文篇数逐步增多。总体来看,16篇文言文的占比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不再是浅尝辄止,而可以通过学习以上文言文探究总结出相应的学习策略。

(二)字数统计

经统计得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篇文言文的字数情况。《司马光》全文30字,精卫填海全文35字,《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49字,《少年中国说》(节选)全文184字,《论语》(节选)33字,《读书有三道》全文65字,《读书要有志》全文78字,《伯牙鼓琴》全文83字,《书戴嵩画牛》全文93字,《守株待兔》全文39字,《囊萤夜读》全文33字,《铁杵成针》全文45字,《自相矛盾》全文71字,《杨氏之子》全文55字,《学弈》全文70字,《两小儿辩日》全文119字。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文言文的选文篇幅大都短小精炼,字数从30字到184字不等。其中最少的为《司马光》,全文只有30字,最多的为《少年中国说》,选文共184字。随着学段的上升,文言文字数、篇幅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插图统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共16篇,其中11篇配有精美插图,占比达到了68.75%。这些插图色彩明快、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可借助插图丰富感性认识,提高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编选依据

(一)作家作品的经典性、丰富性

所谓经典性指的是该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否具有足够高的地位与影响力,能否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作品是否有足够广泛的知名度。我们可以看到,例如像《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梁启超,《古人谈读书》的作者朱熹,《书戴嵩画牛》的作者苏轼,这些作者均为中国文学史上耳熟能详,具有一定权威地位的人士,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言文篇目如《司马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囊萤夜读》等都是国民级别的经典故事,将这些文言文编选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之中,能够较好地建立起文言文和白话文故事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所谓丰富性指的是篇目能否覆盖古代文学中的几大重要课题;能否涵盖各类不同文献;能否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其积累多种语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文言文中,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把所有图书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称为四部。经部包括儒家经传。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也包括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集部包括诗、文、词、赋等。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编选便照顾到这经史子集四部文献,具有较强的丰富性。

(二)难度符合小学阶段学习水平

从上述的选文分析中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文言文篇目中,古代文学经典众多,篇幅稍长、内容较复杂的出现极少,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不同的体裁。所选文言文篇幅也比较短,字数大多控制在100字以内,文字难度不高,以叙述性的为主体,议论性的内容到高年级逐渐增加。如此编选设计同样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贴近单元人文主题

结合教材每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来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针对于文言文部分的编排也符合适应了各单元的人文主题。如《司马光》一文就对应美好品质这一单元人文主题,司马光砸缸的沉着冷静、果断勇敢这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再比如《守株待兔》一文对应的主题为寓言,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寓言这一体裁的文章特点并且体悟寓言背后蕴含的道理。

三、编排特征

(一)出处广泛、跨度长久

通过整理教材中各篇文言文的出处可以发现,选文从春秋战国时期列子创作的《两小儿辩日》到清末民初梁启超创作的《少年中国说》,时间跨度达两千多年之久。

(二)形式丰富、题材多样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16篇文言文题材多样,涉及神话、寓言、传记、议论等。统编教材选取了一个个生动活泼、贴合儿童天性的小故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解除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隔膜,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

例如,《司马光》是著名历史人物故事,属于传记类;《守株待兔》是战国时期的寓言故事,属于寓言类;《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的故事,属于议论类;《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属于神话类等。

(三)纵横联系、双线组元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纵向联系是指不同学段、年级,不同册次之间的联系,明确各学段的学习目标与要求。横向联系指的是单元内部课文之间的联系,部编版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展开教学,落实2022版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课程育人的总目标。

四、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学习文言文,可以引导学生更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厚植文化素养,建立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一)巧用方法,在初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依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如《守株待兔》、《铁杵成针》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性文言文,可以采取故事教学法快速拉近文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已有故事储备的基础上主动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交流听后感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然后顺势引入该文言文的教学。对于一些故事性不强的文言文,如《伯牙鼓琴》、《囊萤夜读》等,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音频、动画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与文章相关的内容中,同样也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以读为本,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反复朗读吟诵是其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朗读,以读为本,借助拼音、注释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中心思想和情感表达。通过反复吟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边读边想象文章的画面,从而达到理解文章意思的目的。而朗读也分为多种不同的方式,如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开火车朗读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增强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认同感与民族归属感、自豪感。

(三)立足实际,在教学中联系日常生活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年龄及思维能力的限制,对于文言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的现实特性,学生会展现出吃力的现象。因此,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应充分运用生活化教育的方式,结合学生的身边事物,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综合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对《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于课文相对拗口,内容较为复杂,给学生理解增加了难度。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加入生活中常用的各类口语,结合学生学过的类似相关语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学习。总之,教师需要打破课文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让学生置身于更真实的环境中剖析道理。

(四)适度拓展,在拓展中感受传统文化

教师除了完成教材中规定的文言文教学篇目之外,也要进行相关课外拓展工作,帮助学生做好积累工作,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补充相应的文言短篇,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特点。也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讲故事、表演读、排练课本剧、制作任务书签等等。

总之,教师要立足教材、结合学情、不断丰富完善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读懂文言文,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美,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