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
摘要: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单元和关键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社区治理生态系统好转,但仍存在社区治理理念脱节,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分散社区合力,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处理矛盾,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淡薄等问题。新时代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及其在社区治理中的导向、凝聚、疏导和激励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治理;治理能力
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无论是对国家发 展还是对人民利益保障都至关重要。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 良性互动。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目标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就加强了对社会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想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治理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通过文献梳理与实际调研发现,目前在社区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若想加强社区治理,就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社区治理理念脱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指引。现阶段,社区治理中存在理念脱节,社区管理者对自身 定位不准确,更多的是在“管理”而不是“服务”等问题。一方面,地方的社区领导集体政策的执行力有限,平均年龄过大、缺乏年轻且有专业背景的力量,容易墨守成规、创新能力不足。另外,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缺乏民主观念,喜摆官大人姿态,只求应付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处事手段简单僵化,形式主义突出。长此以往,社区居民很难积极主动投身于社区治理,甚至会持有抵制、淡漠和怀疑的态度,治理参与度低,社区治理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没有落实到实践,也就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社区治理中管得过多与参与度低并行,需要科学有效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规范管理者的管控,主动引导社会组织的合理参与,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各主体树立正确的社区治理理念,以实现主动规范行为、凝聚社区力量、共同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
二、社区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路径
在社区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人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调动人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潜移默化中调整、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优 化社会环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从而不断加快建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坚持正确方向。对于社区治理中现存的治理理念脱节问题,仅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传播作用。必须把社区治理中价值观的建设放在显要位置,重视社区的思想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区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针对社区治理理念脱节的问题,关键是重视对社区管理者的治理理念教育,强化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通过理论学习深刻领会作为领导者所担负的责任,内化国家对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并外化到日常社区服务中,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风气,带动整个社区的进步。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功能,增进社区认同。克服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社区治理的困境,在组织集体性活动和引导社区内互惠性合作的同时,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功能,团结社区居民,增进社区认同。在社区共同体重建过程中,对社区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有序思想政治教 育使居民意识到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是自身的权利也是作为社区成员的义务。一方面,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针对新时代的特色,不仅要在宣传栏、社区报纸等社区建设显眼 处详细介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还要把握新时期主流传播媒介,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个高度准确的传播机制,利用公众号、社区交流群等对人们进行引导,积极推广社区共同体存在必要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引导居民参加各种社区实践活动,寓教于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思想觉悟,增强主人翁意识,获得对社区责任和道德关系的认识。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功能,化解社区矛盾。将社区矛盾通过分散、分布、分头等方式进行分解,将复杂的社区问题还原为简单问题,逐一解决。在社区与居民矛盾激化时,要将造成矛盾的群体性思想化整为零,从而达成将社区内各种矛盾分散影响、逐个攻破的目标。除此之外,化解社区矛盾要集中人力物力,针对社区内突出的思想问题,有组织、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治理协调机制。在化解社区矛盾时,社区要注意深入了解、掌握居民思想认识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深入把握社区居民思想状况特点,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和时机,加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健康社区心态,推动居民思想向正确方向发展。 各社区在自身治理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减少社区居民与社区、与其他居民间矛盾的发生。社区要通过文明和谐讲座与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对特殊人群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干预活动,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有效维护社区和谐。领导集体还要指导社区居民积极、主动、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居民互相启迪,交换意见,引导社区居民群众提高对社区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权责意识,提高主人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