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研究
摘要: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这不但会极大地制约其后续的训练,而且还会给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效果,甚至会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因此,为使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伤害的发生率,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学校体育训练;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引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运动损伤,其发生的部位、特点和类型也不尽相同。运动损伤的发生既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有运动、管理、监督、组织等方面的影响性因素,这些影响性因素一旦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成为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运动损伤的成因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运动损伤出现的原因
经过分析,认为造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运动量太大。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的强度比较大,在参加体育教学前,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训练的时候,有些地方的运动负荷会超出人体的极限,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局部的损伤,比如踩关节和脚掌。
二是小伤势的积累。轻微的伤势只是一种小伤,这种小伤不需要任何治疗就能痊愈,但是这种小伤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痊愈,如果在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再受一次伤,那就会越来越糟糕,到时候就会让学员失去锻炼的机会。
三是生理上的疲惫未得到正确方式缓解。就拿现在的新兵来说,绝大部分人的体能都为达到相应标准,故在参加运动的时候,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弱,再加上没有经过正规的高强度的训练,身体状况根本达不到要求,进而在训练以及训练活动完成后,身体容易因为生理上的疲惫未得到正确方式缓解而出现损伤。
2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锻炼前的预备活动是为了提高大脑中枢系统的亢奋状态,使其维持在最佳状态,增强各脏器的运动机能,以克服机能相关的惰性,提高组织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的强度和弹性,增强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为以后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个人的体能来调整,在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前,各单位要配合,做好学生们的健康锻炼和运动伤害预防知识,提高他们对运动伤害的认识和掌握,促进他们在训练中的自我保护。
2.2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为了避免体育训练中出现的运动伤害,或减少学生受伤后对学生的伤害,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医务监督。所以,每个训练场都要有专门的医护人员,避免意外。此外,若在训练中出现意外受伤,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其造成的伤害。可以根据训练项目的情况,配备相应的医疗包,并将一些常见的药品放在里面。加强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观察能力,特别是有轻微伤的情况下,要加强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2.3科学组织训练
教师组织开展体能训练时,要有意识、科学地组织好训练过程,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能,又能保证训练不超过学生的身体承受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受伤。科学组织训练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案,同时,根据训练的内容和时间来安排,尽量避免腿部高度集中的训练,通过逐步地锻炼来增强学生的体能。其次,在训练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科学的预热,出汗时就可以停下来。最后,在日常训练时,还要进行肌群准备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加体育锻炼。
2.4改进运动理念
应用运动创伤和体疗康复保障体质健康。运动创伤是骨科创伤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由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由运动系统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损伤。这种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以骨骼发育、多方面机体功能的创伤为主。举例来说,在训练中,学生最易受伤的是关节,因此,在训练时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提高运动的安全性,减少受伤的危险。体疗康复,它是以运动损伤为核心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目标是恢复或重新构建受损的运动机能。具体来说,就是医疗工作者在使用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技术来修复学生受伤后的身体机能,根据受伤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处方调整,以减少再受伤的危险。早期的创伤以积极地治疗为主;在干预过程中,对后续的训练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再出现受伤;训练期间正确使用防护带和其他工具。
结语: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运动损伤是影响其训练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它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还会限制他们的运动能力,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竞技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做好事先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想.高校体育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J].拳击与格斗,2022(03)
[2] 王同媛.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与恢复策略[J].新体育,2022(20)
[3] 范秋悦.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防范措施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