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质增效措施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度分析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在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上进行全面优化和改进,以从根本上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达到提质增效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双减政策的内涵,提出了几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及实现提质增效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师重点研讨的问题。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初中语文课堂迎来了新的教育发展生态。要想保障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语文教师就必须要以双减政策为标准,在教学方法、策略的运用上都要遵循“以学生为本”,将重心置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保障学生的课堂体验上,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回归于学校,让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下进行语文学习,既降低学生的课堂负担、学习负担,也能在无形中保障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最终有效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解读
国家教育部在2021年出台了关于“减轻学生课后服务、课后作业负担”的意见,该意见的提出了让当代教育体系发生变化,着重突出“减少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双减政策是针对当下社会内卷严重、学生压力过大而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在此政策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都要做出变革,初中语文在教学中要围绕着降低学生的压力、负担,让学生置身于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展开语文探究,从而从根本上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收益的高级目标。在作业设计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状况进行全面优化,从传统的、单一的最配套练习这一作业形式上得到脱离,以教材为介质,全面提升作业的多元性、趣味性。
二、“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质增效的措施
(一)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是新课程改革还是双减政策,其重心都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达到这一高级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初中语文教师务必意识到双减政策下教与学的变化,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确保学生能够有更多地自我钻研、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既切实保障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各项能力有所提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满堂灌式教学”,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设计问题,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并积极运用游戏教学、合作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既能够实现知识的获取,也能增强其课堂体验,缓解其课堂压力,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二)趣味性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语文课堂活动得以有效展开的前提,也是实现提质增效的有力手段,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会乐于、愿于专研语文,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因而,在双减政策下,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初中语文在课前导入阶段,就要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快速将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来。如,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趣味性的课程导入策略,通过生活导入、启发式导入、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可带领学生默读、朗读文章,以帮助学生加快阅读的速度,初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为后续教学的展开奠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如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划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和段落?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注重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课堂氛围
双减政策强调让“教育回归本真”在这一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模式上做出优化,以趣味性、轻松性教学为基点,积极构建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讨论、自由思考、自由探究,最大程度上解放自身的身心,让语文课堂真正走向提质增效。同样,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表演小品,改编故事,表演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之中获取更多的乐趣。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文本讲解了“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而再三去诸葛亮住所邀请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事要有耐心,知难而进,为让学生体悟这一精神,教师可以以课文为原型,在阅读课文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还原和情境模拟,简单布置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张飞”等,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还原对话,为保证情境的真实性,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的添加一些语句、语气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此一来,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近距离接触人物,从而有效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变化,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
(四)运用信息手段,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
新时代下信息手段的运用为初中语文教师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学成效带来了新的渠道。在课堂中,教师既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可视化”和“直观化”功能,给学生创设出更加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多重体验下,全身心融合到课堂中,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讲座进行精细化讲解,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白杨赞礼》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课本的文字描述转为视频呈现,展示在电子白板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深刻分析,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在此过程中,除去展示课本中的插图以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苍茫的草原画卷或者一些风土人情,或者沙漠中坚挺的白杨树,让学生将画面、文字结合起来分析,对这篇文章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五)提倡新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益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被动,教师也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学生不仅学习效果不佳,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会遭到极大的限制。在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习负担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就对学习不管不顾,因而,语文教师除去“教”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学”,只有通过“教”与“学”的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益。因而,语文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方向、有方法地学习,如此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具体而言,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传授一些背诵、记忆、速读等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技巧。教学从来都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教师语文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只有传递学生正确有效的学习办法,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六)多元化作业设计,降低学生的课后负担
作业设计是双减政策的一大核心。双减政策坚持五项管理,其中有一项就是作业管理,即针对义务阶段学生,教师要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给学生腾出更多的空间。对于初中学生,教师要在保障作业能够不带给学生压力和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保持较高的兴趣完成作业。因而,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减少书面作业的布置量,要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布置有趣、多样化的作业。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还需要注重作业的质量,避免做无用功,让作业成为提升教学效益的后盾。同样,为增强作业的科学性,分层次作业设计是最为合理的作业布置形式之一。为最大程度上实现提质增效,语文教师可将作业设计为ABC三个层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及现有的基础知识水平进行自主选择,通过自主选择作业,既降低学生的课后负担,也能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落实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不断深入意味者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中,要加大对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趣味性、情境性教学手段,做到游刃有余地展开教学。其次,教师要借助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全面地知晓学生的观点,知晓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包括期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教师可将这类问题做成问卷调查表,在课余开展调研,以便知晓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针对性教学,进而达到因材施教和提质增效的目的。在课后服务阶段,语文教师也要遵循双减政策的内涵,搭建好课后服务框架,帮助学生能够在最小的负担下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提质增效已成为各级教师的主旋律。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双减政策给其教学侧重点带来的影响,将教学紧扣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落脚点,采取信息化教学、情境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最终促使初中语文课堂的变革,全方位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剡昌恒.“双减”政策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2(09):2-3.
[2] 江华.“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初探[J].名师在线,2021(35):68-69.
[3] 王彩霞.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2(02):4.
[4] 赵媛.“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2022(06):1.
[5] 丁凯.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语文课堂作业设计与研究[J].新课程,2022(11):6-7.
作者简介:周燕(1995—),女,江苏昆山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