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多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使用误区,随之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教师辩证地认识多媒体的作用,采用有效的策略与手段,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字:中学语文;多媒体;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不断地运用于各行各业,多媒体技术也被积极地运用于教育领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多媒体的运用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声音、画面等多重元素注入课堂,使语文教学充满灵活性与生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现代化教育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多媒体技术无疑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工具,需要教师意识到它的利与弊,才能够避免走进使用误区。探索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策略,才能使多媒体在中学语文课堂发挥出其真实的效用。
一、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使用现状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在于以文字、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将语文知识呈现给同学们,从而取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补充课外相关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在诗歌教学中,以音频的形式创设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对于诗歌情感与主旨的把握;在导入方面,运用视频与图片可以吸引同学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文言文等具有理解难度的文本,运用多媒体可以减轻学习难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技术被中小学语文教师所青睐,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看到了多媒体的运用对语文教学带来的成效。但当前,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存在着使用误区,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了教材以及板书的优势与作用。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缺乏创新,照搬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使得语文课程看似丰富多彩,但实际变得更加枯燥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许多弊端。
二、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一)优势
多媒体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就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一,对于教师来说,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可以优化、改进教学资源,整合知识形成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通过字体、颜色的变化,向同学们呈现动态的知识,能够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其次,教师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手段,能够采用形象、新颖、有趣的形式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后,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语文知识,拉进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感知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运用多媒体还可以让教师广泛借鉴吸收他人的智慧,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在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灵活生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可以将复杂难懂的课文转换为具体清晰的知识,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吸纳与内化。此外,教师运用多媒体营造出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弊端
任何一件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解误区,从而产生了一些弊端。
首先,部分教师在备课环节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制作课件,选取精美的图片、音频、视频,目的就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实现良好的课堂效果,这种形式反而背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将文本中的知识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反而忽略了语言文字的本身的魅力,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多媒体技术只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性工具,语文课堂的魅力绝不是靠精美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实现,语文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以及对语言的品位、对情感的体悟上。
其次,现阶段,教师对于课件产生了很重的依赖性,将多媒体技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用各种形式取代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与表达,如用名家朗诵代替了学生的朗读,用视频的形式取代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概括,由于没有选取合适的时机与形式,反而影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造成相反的作用。此外,由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了解不足,长时间教学后,多媒体的使用也趋于僵化、流于形式,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难再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形式,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在当前语文的教学实践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课件的使用使传统的板书逐渐从语文课堂中消失。就信息的呈现方式来看,课件侧重于结论的呈现,且课件上的内容是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的,具有预设性,课件与实际的语文课堂之间是一种分离的关系。而板书侧重于对思维过程的引导,它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的浓缩,板书与实际的课堂是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板书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促进知识内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这种重视课件的使用而忽视传统板书的做法,不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扬长避短
就语文课堂来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了基础,但不合理的运用方式也会对同学们语文素养的提升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应该反思多媒体运用产生的误区,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手段,教师不能用多媒体演示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是师生的交流过程,而不是学生与屏幕的互动过程。同时也不能用图片、视频等手段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采取合理的方式去运用多媒体技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应有的效能。
(二)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语文学习和不同文本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形式,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在导入等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柳永《望海潮》一课的教当中,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能够将上片写景的词句进行翻译,但仅仅翻译成白话不能够让同学们感受到词中风景的各种美感,在这时,教师可以呈现钱塘江和杭州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细读课文之后看图说话,并且说出画面所带来的的感受,一句一图,能够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钱塘江之美。用图片为同学们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词的写作目的与情感主旨的掌握。
其次,多媒体的使用要有针对性,要将其作为一个解决教学难点的辅助工具。如在诗歌教学当中,教师播放朗诵音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可以把握字音字意,但不能把握住诗歌朗读的节奏与基调,通过音频范读学生不仅可以把握住诗歌朗读的节奏与技巧,还能够在朗读当中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促进学生对于诗歌主题的理解。此外,每一篇文章都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把握住教学重点,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形式克服教学难点。例如在《哈姆莱特》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语言以及人物形象,感受哈姆莱特的悲剧特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乐趣。而《哈姆莱特》是一部外国戏剧,里面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如果花费课堂上大量的时间来对戏剧情节以及人物关系进行梳理,不利于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视频,通过解说的形式将戏剧的主要情节以及人物关系梳理清楚,从而解决学习难点,实现教学重点的完成。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教学深度。课本上的知识系统是有限的,为了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补充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从知识的拓展和情感态度的延伸两个方面入手。例如在《边城》这一课的教学当中,课本上的内容让我们欣赏到了边城之美,感受到了沈从文对边城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主旨并不局限于此,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增加一个环节,如用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补充边城的结局,用文本延伸,引导学生探究“边城之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再如,在苏轼《定风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补充关于苏轼人生经历的视频,使同学们感受到苏轼面对苦难的三重境界,从而能更好地体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蕴含的人生道理,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塑造。
(三)与传统教学模式将结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被广泛运用与语文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优势,但传统课堂中的板书依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件呈现的知识是被拆分成一页一页的形式,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可能会有没有记清楚的内容,对于这节课流程以及课文的解读思路可能不够清晰。相较而言,板书更具有逻辑性与整体性。此外,课件具有预设性,板书则更具有灵活性,它与课堂教学相互生成,可以随时补充,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板书设计的过程当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板书可以呈现教师的思维过程,同学在教师板书的过程中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学习思路。
多媒体与板书各有优势,教师应该在教学当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模式。如对于诗歌、散文等蕴含丰富情感的文本,则需要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而在进行议论文等具有严密逻辑的文章教学时,则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板书帮同学们理清结构,学习论证思路。例如,在学习《拿来主义》时,教师就应该用板书连续、直观、完整地为同学呈现出这篇文本逻辑结构与论证思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当中具有众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使用误区。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扬长避短,不能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技术从而限制了师生的思维发展。同时要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合理地选择多媒体的介入时间,设计有效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最后,多媒体技术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突出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出发,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小力.新课改下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反思[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9):74-75.
[2]王雪梅.多媒体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9):151-152.
[3]谢赛楠,高春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板书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1(15):53-54+57.
[4]汪银波.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冷思考[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