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通过四个“理论 +”模式 探索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线上教学“活学 灵用”新方法

山海经
贵州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摘要: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知识、开展音乐教学、实施音乐活动的基础。高校音乐理论课程由于某些教学内容艰深晦涩、教学形式手段单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致使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难以施展。加之疫情常态化,理论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已成为趋势,要想将理论课上好、上出效率、上出风格、上出创新更是步履维艰。因此,探索并创新理论课程线上教学方式方法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线上教学为例,通过四个“理论+”模式,探索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线上教学“活学灵用”新方法。

关键词:“理论+”模式;线上教学;方式方法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知识、开展音乐教学、实施音乐活动的基础。高校音乐理论课程由于某些教学内容艰深晦涩、教学形式手段单一、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致使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难以施展。加之疫情常态化,理论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已成为趋势,要想将理论课上好、上出效率、上出风格、上出创新更是步履维艰。因此,探索并创新理论课程线上教学方式方法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高等学校艺术类院系根据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造就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音乐教师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课程,也是提高音乐教育人才整体素质必不可少的修养课程。通过学习,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分类,对其中代表性的民歌、曲艺、戏曲等作品进行简单的演唱。学习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理论的同时,也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为之后开展民族音乐相关研究和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在经历疫情封校,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后,笔者也尝试转换教学模式和改良教学方法,拟通过四个“理论+”模式,探索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线上教学“活学灵用”新方法。

一、理论+实践展示模式,让理论课堂动起来。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融合了音乐理论知识介绍、人文历史背景梳理、传统音乐理论认知、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综合性、跨专业、多维度课程教学。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能结合具体的乐曲,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特征和文化事象加以区别和认知了解。

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笔者遴选出我国各地区代表性的号子、山歌、小调民歌曲目,要求学生运用方言演唱,并发动学生自行组团,以合作舞歌亦或是模仿曲艺戏曲唱腔等实践展示方式,穿插进民族民间音乐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用唱、奏、跳、演的方式,将各类民间音乐表现风格和音乐特征的理论知识点幻化为好看、好听、好懂、好玩的实践展演,把民族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旋律特点、演唱场合、风俗背景等理论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入脑入心,由此也提升了理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且在每晚十点的在校生晚点名中,提前1小时发布民歌曲目,要求学生以寝室为单位录制演唱视频并打卡,其间同学们发挥合作意识,将民歌进行二度创作和创新改编,巩固、衍生民间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可助力学生管理工作,缓解封校期间学生的抑郁心理和焦躁情绪。

二、理论+对分课堂模式,让理论教学活起来。

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一半课堂时间给予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交互式学习。笔者在此基础上,将更多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备课,让学生自行估量课时安排,自主商议谁写教案、谁做课件、谁搜集案头材料、谁主讲、谁辅助等,并在上课前3天提交教案审核,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整改建议自行修改教案并开始制作课件,展开授课。课堂中,进行角色互换,由老师进行提问,学生或者团队回答,最后老师再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对学生未梳理清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讲授。如此一来,便形成了学—教—展—研“四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线上实施闭环,对应的考核方法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理论+校内田野调查模式,让理论研究用起来。

在疫情封校间,引导学生转换理论研究视角,将田野做在校园中,将研究对象关注到同学自身和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中,线上指导学生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撰写田野调查报告,将论文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焦点之上。现如今,学生已自发开启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贵州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对音乐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认同与共同体意识培养的价值导向”“新媒体背景下艺术类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以贵州X高校为例”等课题申报书撰写,教师充分依托“课上课下双驱动,学前学后双循环”,助力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理论+专创融合模式,让理论学习新起来。

通过理论教学、实践展示、合作训练、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逐渐培养学生建立问题意识,激发创新动能,依托专业建设,以孵化双创项目为纽带,在课后带领并指导学生撰写商业策划书、学习制作高阶级PPT,上好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运用相结合的“金课”,锻造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教促学,以学促创,以创促新。

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不仅是学生通往知识彼岸的必经路,同时也是从事音乐理论教学的教师教学魅力展示和教学能力较量的试金石。线上教学,转变的不是课程建设本身,也不是人才培养方向,更多转变的是大多数教师安于现状、不求革新的教学思想,以及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教学态度。它是一次课程教学的重新洗牌,在向教学工作者们提出新要求、新标准的同时,也给予了敢创新、求突破、勇攀登的老师们新的希望和挑战。

疫情已步入常态化,线上教学已成为趋势和必然,音乐专业理论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将音乐理论内容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将音乐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互换、将音乐理论研究与现实情况相分析、将音乐理论学习与创新创业相融合,共同为培养出拥有较好音乐素养和扎实理论功底的音乐专业学生而不断努力。

基金项目:2022年度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聚焦“四个工程” 打造高校艺术类院系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升级版》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舒然(1989—),女,仡佬族,贵州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