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

山海经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特点,通过分析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的现状,探索OBE理念下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路径,从提高教师政治理论素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改革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作用,推动形成“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OBE;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公共基础课;融入路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工作格局。OBE的核心是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更加强调“输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与课程思政的目标一致,相向而行。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所有高校、及教师和课程承担育人责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显性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德育教育,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OBE教育理念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OBE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逐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推广。OBE的核心是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要求教师首先明确学习成果,构建多元化学习体系,确定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挑战和评价,通过课程有效性评价反馈,持续改进课程设计,逐级达到顶峰。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OBE更加强调“输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内驱力,强调学习成果和持续改进措施,关注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每门课程对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支撑度,确保人才培养的结果满足社会需求。

实施OBE教学理念,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合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防止“贴标签”、“两张皮”,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让课程思政“活”起来。OBE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手段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解决传统课程讲授与思政教育割裂的问题,课程思政的目标一致,相向而行。

三、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的现状

(一)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契合度不高。

公共基础课类型多、知识面广,部分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是以理论学习或技能训练为主,忽略了课程思政的隐性作用。对如何发挥公共基础课的育人功能缺乏基本认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不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度有待加强。

很多老师的专业能力突出,但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了解不够全面,对课程思政指导纲要理解不够深入,部分课程“贴标签”现象严重,甚至片面的认为只有红色才是课程思政,不能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政理论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二)思政融入缺乏理论指导,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大部分停留在从现有课程资源挖掘思政元素。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教学创新不够,教学方法单一,多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违背OBE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缺乏价值引领。

(三)公共基础课课时不足,课程思政融入局限性大。

应用型本科突出应用,强调实践能力,很多学校为了增加专业类实践课程,不得不大量压缩公共基础课学分和学时。大部分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较学术性高校压缩了20%——30%。课上老师匆忙的完成教学大纲知识结构的要求,限制了课程思政的融入深度。

(四)传统评价标准,不能充分体现课程思政和OBE理念

大部分公共基础课仍然使用传统“考勤+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标准评价学习效果,侧重对知识、技能的评价,缺少对情感和素质要求的评价,难以满足课程思政治建设要求。OBE理念倡导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考核,课程评价既包含对知识能力的掌握,同时也要体现素质要求。

四、基于OBE理念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路径

(一)提升教育理念,重构教学目标

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简单传授理论和操作的模式,从认知入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改深处是课程”,公共基础课面向全院学生,课程改革的成效受众面广,根据OBE产出导向的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是纲,课程教学目标应明确本门课程应完成的育人任务,确定教学目标要在充分调研社会各方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对人才培养目标中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以素质教育为目标,通过指标分解,重构每门课的教学目标,对课程知识点、素质能力要求进行梳理。精心挑选教学内容,筛选出体现思政教育元素的知识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辅助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深度融合“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OBE的教学模式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弥补公共课课时不足的问题,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后分组讨论,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总结归纳知识点和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中各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教师汇总分组讨论的结果,进一步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讲重难点,给出教学线索,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调动主观能动性;课后教师在线上及线下及时答疑,通过学习通后台数据和提交作业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学习、思想情况。

(三)构建“三层次”课程思政融入体制

初级层次:素材案例融入。教学案例选取思政元素素材,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课上结合素材组织教学,帮助学生耳濡目染地接受思政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级层次:意志品质培养。这个层次通过循序渐进的日常课程实训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稳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治学严谨、诚信意识、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高级层次:三观教育示范引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学生更容易建立起稳定的人生目标,不至于迷茫,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时常迷茫困惑,用游戏麻痹自己,找不到人生目标。

身教大于言传,教师如果能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课程思政最有说服力的案例,是三观引领的最好方式。教师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历程、成长经历、职业规划、人生目标给学生启发,教师认真工作的样子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四)优化教学设计,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全融合

教学设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授知识、提升能力,价值引领”相融合,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把课程思政和公共基础课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实现三全育人。OBE理念下,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将思政内容全面融入教学全过程,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

五、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评价

课程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课程思政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在原有课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提升而不是脱离。课程思政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牢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价值引领。课程思政落实效果评价,以知识的掌握、价值的挖掘、能力的培养为导向,通过考察学生平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风班风的改善状况,课程考核的评价状况。我们从“4个维度、12个指标”进行评价:

维度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三个指标。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否以满足为人师表的要求;教学理念是否具有前瞻性;教学方法能否结合实际,高效地传递教育信息。

维度二:思想引导,即三观引领。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否能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

维度三:课程传授,包括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指标。“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政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否有效地传授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是课程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

维度四:身心及人格品质培养,包括身体、心理、人格品质三个指标。帮助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培育优良的人格品性,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六、结语

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经过三个周期的教学实践,探索公共基础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坚持“持续改进”理念,通过有效性评价验证该路径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取得成效,大部分学生对本课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业质量也有大幅度提高,等级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前期。课程思政应当是润物无声,不能生搬硬套,要避免表面化硬融入,教学团队会继续努力,开拓思维,在课程教学中持续改进,积极传递正能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2] 张烁.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人民日报,2019-03-19.

[3] 谢振旺“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8(5)

[4] 张广才.课程思政推行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路径[J].昌吉学院学报,2020(6):30-3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名称:《“课程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公共课教学质量保障研究----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例》(编号:2021ZJY7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