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双减探究“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山海经
东胜区铁西校区第一小学

摘要:基于双减的提出与落实,教育部门对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及要求也日益提高,更加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前面了解“教-学-评”一体化应用的意义,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及发展的个性化差异,多样化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及内容,同时还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以此来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也能为类似“教-学-评”一体化层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应用策略;语文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学-评”;双减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及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评”模式的构建。基于课程视角而言,“教-学-评”模式的各个环节要具有一致性。许多教育专家表明,课程思维本就需一致性思考,基于目标统领下开展教学、学习和评价。“教-学-评”一体化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教学评价每一个环节的目标、要求和结果。就本质层面而言,“教-学-评”并非简单且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理念。为了将“教-学-评”的目标顺利实现,需要将其具体化地应用和实践,由此,可以明显提升“教-学-评”各环节的质量及效率。可见,探究双减背景下“教-学-评”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意义

基于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有助于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常会面临的问题是“通过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学会什么”、“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融入素材”“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等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要求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时需要基于目标为核心导向,统筹设计教学的整个过程,以此来让教学体系更加完整,同时,还要让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更加规范、有序。在此过程中,可将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效提升。其次,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准地了解课堂各个教育环节内容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统筹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况之间的差距,而后能够让教学活动持续朝向学习目标的方向靠近。由最初的教学设计至课堂实践应用,均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借助此方式,能够让教师实时捕捉到学生的学习动态和信息,还可以让教学评价的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同时,也可基于学情,达成学习目标。最后,可以达到双减的目标及要求,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以及教师的教和教学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双减标准期望的目标,将二者之间的差距持续缩短。有利于教师深层次反思双减政策标准和教学之间的吻合度。根据“教-学-评”模式和双减政策的关系而言,双减能够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施提供条件。换句话来说,“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开展过程中,可在双减政策的基础上修正和完善教学内容,以此来凸显双减政策、标准及要求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双减探究“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营造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语文教师学激趣引入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由此,能够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由此,可为教学质量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观潮》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阔景观,语文教师可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检索相关的视频及图片,将学生带入观潮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及壮观,此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优化和完善学习内容,立足“教、学、评”的视角,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以此来凸显学习和评价之间的关系。在语文课堂中写作和阅读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通过有效阅读可让学生写作和表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检验的关系,由此,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二)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究。基于双减背景下,教育部门更加注重减负增效,而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掌握课堂主动权,有利于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及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桂花雨》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的主题线索,可基于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桂花,联想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回忆。而后基于此问题设计相应的问题链:“题目为什么写作‘桂花雨’”、“通读课文,描述桂花雨的情景”、“在描写桂花时,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等,引领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针对性地阅读、实践和思考,还能发散学生思维,一定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互动探究问题,而后教师可给予各小组鼓励性的评价与认可,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有利于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探究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师需深层次解读双减的政策及目标,基于减负增效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以此来将三个环节有效连接,可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可谓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及模式,其要求教师基于全新的思维重新审视教学。所以,语文教师需全面了解“教-学-评”各环节的内涵和标准,多样化设计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此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挺秋.“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2,15(28):42-44.

[2] 刘楠.“读写一体化”模式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5):42-44.

[3] 刘景昌.“读写一体化”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华夏教师,2022(12):50-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