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数媒艺术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山海经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艺术教育领域快速发展,并且逐渐向着主流文化迈进。将数字媒体艺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拓展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使数媒艺术与思政同向同行发展。本文从数媒领域中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短视频、全息投影等艺术形式为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大学生;思政创新

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寻求突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数字媒体艺术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能够吸引新时代大学生的目光,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互通性

(一)数字媒体艺术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

数字媒体艺术视域下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态势,其中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短视频、全息互动投影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展示形式,向着三维空间甚至多维空间进发,以新的传播形式吸引着大众的眼球。从事大学生的思政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必须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进行渗透教育,沿着“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政教育的重点层面,遵循当代大学生每个阶段的不同成长规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种形式的视觉文化充斥在大学生周遭,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判断和选择[1]。大学生思政教育呈现出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方式,学生常常有抵触心理,出现“消化不良”现象,不能很好的理解、吸收、转化,导致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和思政教育的互通性

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2]。新时代大学生喜欢追求新颖的事物,将数字媒体艺术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以艺术的形式传递思政文化。数媒包含较多的新媒体艺术表现形式,例如:视频、动画、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等,将艺术与思政相融合,比较容易让学生入脑入心。同时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改进传统方式下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思政教育的载体,由原来的单一灌输变为双向互动,从而探索出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

二、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下的网络思政育人策略

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之一就是从网络新媒体入手,将红色文化和红色历史进行数字化展示,通过公众媒体平台传播,打破传统的说课形式,让红色教育更加的接地气。当代大学生多为“00后”,对于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只是文字层面的认知,因此选择我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以延安为例,这也是开展党史教育的宝贵资源,结合数媒艺术,选择几处延安的红色地标,例如:枣庄、杨家岭等地为原型场景,作战部队为原型人物进行三维建模,融入动画技术,以AR作为展示形式,学生用手机扫描二维图片,在手机中会出现当时作战的恢弘场面以及革命英雄奋勇作战的动态场景,同时插入音效,增强沉浸式的体验感。还可以运用VR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我国抗战史进行三维空间的重现,配以音效,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式的感受当时战争的残酷,从而教育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下的实践思政育人策略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是单一的语言传授,更多的是实践,行动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的秘方。短视频是数媒领域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点赞量高的抖音、快手、直播平台为案例,在高校中以学院为单位,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与数媒结合,以拍摄党史和主流思想小短片的方式,做好视频的发布和宣传。同时着眼现实就大学生所出现群体性问题,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电脑绘画革命英雄、伟人的插画形式进行,同时提醒学生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三)数字媒体艺术领域下的校园思政育人策略

补足大学生精神上的“钙”,除了课堂理论教育,还有周遭环境的心理引导。校园环境层面的思政教育表现在校园中的红色文化标识、经典语录、时代精神等。结合数字媒体领域中的平面艺术设计,设计造型新颖独特的易拉宝、海报、标识等,令学生走在校园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文化熏陶。由于校园文化有着独有的传承性、多元性和创新性,以此为载体来强化育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人的才干、养成优良的意志品质。数媒领域下的全息投影受到众多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或者著名战役,以三维互动投影的形式在校园中进行展示,以这种眼见、耳听、入脑的形式,重复式的方式融入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

三、数字媒体艺术助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优化升级

新媒体为引导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3]。“0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呈现出鲜明的“无时不网”的特征,在新媒体艺术中,数媒领域与网络紧密相关,高校辅导员要抓住这一联系,将网络思政融入数媒艺术,使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进入学生头脑。辅导员要借助于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有机转化,连接起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不断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四、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为当务之急,不仅要精准传达政策文件,也要在学生群体中做好跟进教育。高校辅导员要不断的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做到守正创新,及时的将思政信息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而达到教育引导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思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20):196-198.

[2]闫冀贤.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2.

[3]许爽.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22.

作者简介:王晶(1995—),女,汉族,河北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